第204章 转折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一场混战后,红色巨熊暂时阻止了铁血国在南线的进攻,并迫使对手转入了防御,不过代价非常惨烈。

    三天的战斗中,红色巨熊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损失统计为,全毁5辆kv-85、6辆is-1、4辆is-2、222辆t-34、89辆t-70、12辆“丘吉尔”、3辆su-76、4辆su-100、8辆su-122和2辆su-152,受损包括:3辆kv-85、5辆is-1、2辆is-2、143辆t-34、56辆t-70、7辆“丘吉尔”、3辆su-76、4辆su-100和3辆su-122。

    总计下来,全军共有355辆无法修复、226辆尚可修复的坦克与自行火炮之损失,合计581辆。全军损失约70%的战斗力,已经达到理论上全军覆没。

    而第二党卫装甲军的损失则要小得多,整个普罗霍罗夫卡的战斗中,他们仅仅损失了不到90多辆坦克和突击炮,其中全损的仅仅有35辆!

    如此巨大的损失比,让整个普罗霍罗夫卡的战斗看起来更像是对红色巨熊装甲兵的单方面屠杀,其唯一成果是让铁血国对红色巨熊的后备兵力感到震惊和担忧。红色巨熊装甲兵从装备性能、兵员素质再到指挥和战术遭遇了全面失败。

    首先从技术装备来说,铁血国的坦克的优势是全面且碾压性的,早期的t-34对他们产生的震撼早已消失,长身管的88mm和75mm炮让铁血国装甲兵可以在上千米外击毁对手,而红色巨熊的坦克手们则不得不冒着巨大的损失冲到500米甚至更近的距离去贴身肉搏。

    即使是这样,由于缺少全职车长,电台也未全面普及,红色巨熊的坦克往往很难观察环境先敌开火,也缺少互相掩护,这让他们在近身以后也只能各自为战,被数量处于劣势的对手各个击破。

    在大局势不利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挽回战场局面的就要靠军人的素质了。

    问题是经过了漫长的消耗战,除了少数精锐部队,红色巨熊的坦克兵素质,以及陆军基层官兵的战斗素养一直是比较糟糕的。正如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在报告中承认,“许多兵团和指挥员对协同结合缺乏关注,导致敌人可以利用我军缺乏协调的弱点,成功突入我军防线或抑制我军进攻部队。”

    而此战在战术指挥上,更是错误百出。

    基本上,这场战役发生得算是比较仓促的,红色巨熊缺乏预先准备和侦察,不了解战场情况。赶来填补防线窟窿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司令员罗特米斯特罗夫,在到达战场时发现对手已经进入防御阵地,只能硬着头皮在火力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投入进攻。

    另外,开战前,情报不足让罗特米斯特罗夫误以为对面有大量重型坦克,所以在战斗开始后,一直强调快速机动冲锋,侧面攻击。但是实际上铁血国并没有那么多重型坦克,搞侧面冲锋攻击根本难不倒机动性优秀的iv号。

    同时,由于糟糕的指挥体系,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各部到达时间顺序不一样,分批次投入战场,并未充分利用数量优势。他们在错误的战术下,持续投入大量坦克,最后全部被摧毁。

    不过,在后世的战争研究者看来,即使是红色巨熊的损失远高于铁血国,但是从军事角度来说,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的对决只能算是一个平局。

    铁血国无疑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上看他们失败了。红色巨熊虽未能完成摧毁第2党卫装甲军的任务,但至少第2党卫装甲军的突破被挡住了,使得红色巨熊有时间把处于有被合围危险的其左翼的部队撤回下一道防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