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突击,北美大草原(1/2)
白鹰并没有坐以待毙,12月18日,小乔治·史密斯·巴顿率领的第三集团军的第3、8、20军和第2装甲军下属的6个装甲师和6个步兵师近15万人从蒙大拿州和北达科他州向加拿大发起了攻击。
白鹰的作战意图很明显,就是占领加拿大中部的草原三省,将加拿大分割为两半,同时断绝加拿大本土的石油和粮食供应,并将欧洲联军压制在五大湖区以东的狭窄地带,同时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战略空间。
宽阔的北美大草原上,上千辆白鹰坦克排成楔形队形,齐头并进,用火炮和机枪消灭守军的火力点,在他们的后方,则是乘坐半履带式战场的上空,则是成群的p-47和p-51在来回盘旋,如同秃鹫一般,不时俯冲下去,用火箭弹和炸弹消灭那些坚固的火力点或者集群目标,这让被白鹰前期炮火准备炸昏了头的守军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他们不得不在白鹰的攻势下节节败退。
欧洲联军的部队都还集中在五大湖区的东侧协助加拿大防御多伦多等工业区,北美大草原漫长的两国边境线则是由加拿大陆军自行负责。
加拿大陆军在这个区域部署了20个师的部队,并在一些重要节点修建了以碉堡、反坦克壕、雷区组成永备防线。问题是,基于战前两国不尴不尬的关系,无论是白鹰还是在加拿大,在修筑边境工事时都有点遮遮掩掩,以至于这些工事的堪用率非常感人。
必须承认,在此地驻防的加拿大陆军以及游骑兵部队的战斗意志和军事还是可圈可点的。面对滚滚而来的装甲铁流,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并且在战斗中,充分利用战场的宽度,绕到白鹰坦克的背后,打击那些脱节的步兵,并且取得了一些战绩。
但是这并不能挽回他们的颓势,特别是在装备方面,“十字军”、“玛蒂尔达”这样的老式装备根本没法对付数量和性能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谢尔曼”。即使以单兵武器来说,“李·恩菲尔德”步枪面对白鹰大量列装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也是显出了老态。
另外一方面,由于加拿大方面尚未大量装备雷达,加拿大皇家空军对于白鹰的突袭缺乏有效的预警手段,大批战机被摧毁在地面,这也直接导致了战场制空权的全面丢失,这使得原本就很困难的陆军的防御作战更是举步维艰。
遭到攻击后,加拿大政府和欧洲联军并不是没有做出反应,他们第一时间派出了战机对守军进行了支援。但是一天之后的一场暴风雪让这个区域的一切空中行动被迫停了下来,这固然可以让守军暂时从无穷无尽的空袭中解脱出来,但是也同时断绝了来自己方的空中支援。
而且,更大的问题在于,大雪并不能阻挡白鹰坦克的前进。到12月21日,白鹰第三集团军已经在冰天雪地的北美大草原近800公里的正面上推进了200-300公里不等。加拿大最大的石油化工中心卡尔加里,以及中部重要交通枢纽贾夫纳均已失守。而白鹰第二装甲师的前锋部队已经距离加拿大的北方门户——埃德蒙顿不足100公里。
更大的危机来自温尼伯,这个坐落于草原三省东缘的城市,是加拿大第八大城市,是加拿大的重要交通枢纽,横贯加拿大东西的太平洋铁路和国家铁路均要从此经过。更重要的是,温尼伯北面和东面是由温尼伯湖、温尼伯河、克罗达克湖、伍兹湖、卡卡吉湖和雷尼湖组成的大片水网地带,根本不适合陆军大部队展开,换言之,只要控制了这里,就能彻底切断联军西进加拿大草原三省的通道,进而挫败联军沿北美大草原南下的意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