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入祀(1/2)
但,国无远虑,必有近忧。
以目前的趋势来说,江南的农商对于土地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比如,晚明时期,苏杭熟,天下足,一下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由此可见其经济的繁荣,但同样,江南粮食减产问题极为突出。
所以,明末时期,曾经富甲天下的江南,竟然陷入了缺粮的囧境。
“总不可能限制用田吧?”
皇帝颇有些苦恼,他抬起头,看了一眼太子李复沐,问道:“太子有什么想法?”
李复沐愣了一下,思虑了一会儿,这才说道:“农商并重,这是朝廷的既定国策,如今江南粮短,那就调粮就是,总归朝廷国土宽大,不虞缺粮。”
“转运使衙门还能多收些钱,粮食的话,就由他地补就好了。”
这话说的轻松,也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胡宾王则不一样,他了解皇帝,微微皱眉,轻声道:“江南也就罢了,就怕江西也是如此,然后勾连到了淮海、淮江二府,淮南之粮,切不能再失。”
凡事就怕模仿。
一旦种桑,种棉,赚了钱,底层的百姓就会效仿,官吏为了赋税,就会推广之,从而让粮退棉进。
经济是繁荣了,但粮食却不足,长期依赖于占城、交州,一旦有所好歹,就是天下震荡。
萧善文、唐复、吕余庆三人,则面露思索之色。
“罢了,此事慢慢来吧,江南富庶,总不能让其改桑为稻吧?”
皇帝摆摆手,他也没什么法子,这件事,就由着发展吧!
今天,他聊的是另一件事。
自说要下西洋,港口的兴建,船务等等,都是有模有样地开始了。
与海龙军这种沿海海军不同,远洋海军所需要的穿着更大,两千料,三千料,都一些小了。
所以,忙活了两三年,才初见成效。
“下西洋之事,如今怎样?”
“陛下,船只已经预备了三十艘,多为两千料大船,所备的兵卒,就有一万余人,足以应付一般大小国了。”
对于这件事,胡宾王还是挺上心的。
无他,其中的耗费太大了。
一艘两千料的大船,制造费用是千料大船的数倍,约莫八千贯,甚至为了寻找木材,千里迢迢从湘西、湖北砍伐。
二十艘,就是十六万贯。
这般大的数字,足以组建一支五千人的骑兵了。
由于水手,船坞,闽南府几乎是冠绝天下,所以出发的港口,远在了泉州。
“泉州啊!”皇帝有些无奈道:“若不是距离太远了,我还想真的去看看呢!”
“太子!”
“儿臣在!”
“你代我去看看吧!”
李嘉吩咐道,很是认真:“此事,可比之张骞通西域,你的弟弟们,可等着就藩呢!”
“顺便去江南看看,考察风土人情,长待在洛阳,没多大好处。”
“诺!”李复沐点点头,认真应下。
“这是第一批,船停,人不能停,朝廷也多准备,迁徙百姓。”
“而且,万户不够,那就十万户吧!”皇帝又思量,说道:“北方弄个两万户,其余的从南方来挑。”
宰相们互相望了望,无奈地应下。
无论哪一项,对于朝野来说,都会掀起轩然大波。
但,以如今皇帝的威望,又有哪个敢反对了?
太子出巡,皇帝调派三千元从军护卫,一路去往南方。
而元从军,作为皇帝的近卫,多年来,早已经换了多次了。
一开始的元从军,是李嘉从邕州带到广州的家奴,乡党,只有两三千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从军多来源自岭南,同样是乡党。
等到了占据洛阳,一统天下,皇帝天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