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咱出来混主要靠五件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nbsp; 赵牧眨了眨眼,原来是封口费啊...

    既然如此的话,那么现在他也知道了,收下这五千金欠条的封口费就很合理,任谁也挑不出来毛病。

    “王离!不是说好不说的吗!”李由恨的咬牙切齿。

    王离回头白了一眼李由:“老师是外人吗?明显不是啊!”

    李由:“......”

    这理由好充分,竟让他哑口无言的接不上话来!

    真是...

    让李由有苦难言啊!

    “小李啊,这竹简本夫子且收下了,放心,虽然本夫子知晓了事情经过,但绝对不会对外人说的!”赵牧轻咳了两声,老爹跟老王他们应该不算外人吧!

    好几天没见到老爹了,唉......有那么多趣事都没人分享,真无聊...

    没想到李由这小子原来也是个坑爹货啊!

    “你知,天知,地知,我知,小王知,放一万个心,绝对不会有第四个人知道!”

    李由还能说什么...

    只能郁闷的点了点头,白白的要付出五千金了,没想到有朝一日他也会打下欠条,这要让老爹知道,不得罚他又抄秦律一百遍啊!

    然而下一秒,

    王离跟李由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尉秧,

    老师说,绝不会有第四个人知道......

    尉秧:“???”

    难道他尉秧就不是人吗我艹...

    或者说...

    帝师这是要杀尉秧而灭口!

    “那啥、那个......夫子啊,我可不是外人呵!”

    “喔,小尉啊,你不算你不算,只要欠我钱的,咱都是自己人喔...”赵牧点头道。

    上次这几人可都给他打过欠条的,

    小王的清账了,可尉秧和李由的还放着呢!

    虽然这话听起来不怎么好听,但好歹大家都是欠友,不算外人就可以了,哪还在意那么多啊...

    要不然被帝师杀人灭口了都没地儿找人说!

    “小王啊,你可真有本夫子当年之风范!”赵牧抬手拍了拍小王的肩膀。

    王离急忙道:“多谢老师夸奖!”

    “呵呵...”赵牧淡笑道:“以前呢,咱出来混主要靠五件事,背信弃义,出卖兄弟,吃里扒外,栽赃嫁祸,照顾嫂子!”

    “兄弟挨打我跑路!我是兄弟贤内助!”.c0m

    “兄弟情义比水浓,兄弟出事我装聋!”

    “兄弟在时我叫嫂,兄弟不在我叫宝!”

    “做兄弟讲义气,一人挨打全看戏!”

    听到这话,

    王离、李由、尉秧、扶苏四人都有些傻愣愣的,

    难道...

    这是儒帮的帮规吗!

    嗯...

    应该是了!

    只不过四人就若有所思的,这几句话绝对没有表面看起来的这么简单,他们一定要好好揣摩,细细揣摩才行!

    如若不然,

    夫子智慧通天,他们再不努力揣摩的话,又怎能跟赶上夫子的脚步呢...

    王离:“多谢老师教诲!”

    赵牧眨了眨眼,他只是感慨的随口说说而已......

    咋看他们的样子,忽然就变的很受教似的,一个个两眼都在冒光。

    尼玛!

    这群小子难道都是曹孟德吗!

    “这是本夫子上辈子的感悟,尔等不必当真!”赵牧撇了撇嘴,希望他们可别当真了。

    要让始皇帝跟通武侯那几个知道他赵牧将这几个家伙带偏了,怕不是立马会嘎了他赵牧的腰子!

    至于这话...

    当然不是他赵牧说的了,再说他是那样的人吗,绝对不是啊!

    不过说是上辈子的感悟那也没假,这些话在几千年后那可是很流行的网络段子好吧,是个幼儿园孩子都知道的......

    只是赵牧一说完这话,就发现眼前四人的表情更古怪了,眼神愈发怪异,甚至神情之中居然还有那么一丝惭愧?

    这就有点过分离谱了啊!

    而王离、扶苏几人则是默默对视了几眼,

    老师这是在教导他们啊,

    要是不努力理解的话,他们连老师上辈子感悟出来的东西都追不上,这辈子就跟没戏了...

    是在告诫他们,不努力的话,这辈子都没戏......

    至于那说不能当真的话...

    能不当真吗?

    老师说出来的用意,就是在告诉他们,要是不当真还不如回家卖红薯......刺果果的警告他们不许懈怠啊!

    不愧是老师,随便一句话都这般需要让他们去深究理解...

    可真是...

    不得不佩服啊!

    儒帮至理,如星海般浩瀚无边...

    “对了,让你们准备的东西弄好了吗?”赵牧也不纠结这个话题,而是话锋一转的问道。

    爱咋想咋想吧...

    最高明的谎话是实话,最荒唐的谋术始于脑补啊!

    闻言,

    扶苏急忙取出一块跟德砖一样四四方方的小物件递给赵牧,道:“这便是按照老师所教授的办法制造出来的名为香皂之物!”

    “扶苏自作主张在这香皂正面和背面分别刻上了德字,旨在让天下使用之人都能明白老师的德!”

    “不知此物可否改名为......德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