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历史(2/2)
三十年战争的影响是巨大的,葡萄牙独立、意大利独立、尼德兰独立,哈布斯堡家族被推翻、英国灭亡、法国破产、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奥斯曼帝国丢掉大部分海外领土和藩属国、由建州女直残部建立起来的西清脱离奥斯曼帝国统治,并逐步吞并俄罗斯,成为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直至十月革命后被推翻。
对大明的影响同样不可估量,大明作为战胜方,付出的代价却极为惨重,势力几乎被逐出欧洲,虽然占领了波斯和东非、阿拉伯的大片领土,但却无力镇压当地人频繁的反抗,这些新的领土不但没有获得足够的收益,反而成为了大明的放血口。
与此同时,国内的矛盾也进一步积累,因为三十年战争,西班牙将大批白银运回国内,导致大明出现银荒,战争刺激了战时经济,但战争结束欧洲、奥斯曼等国的消费能力都遭到重创,以至于大明的大量商货积压、工厂亏损倒闭、工人破产失业,而明廷也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储蓄,又没有收到足够的赔偿和收益,无力去安抚失业的工人、调整产业,以至于最终在酿成了经济危机。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明廷只能掠夺国内的民众,税赋在泰昌最后三年连翻三倍,抗风险能力最差的小农又一次遭到毁灭性打击,终于在天启元年发动了波及内陆八省的农民起义,即《明史》所载的白莲教大起义。
这次起义是大明由盛转衰的标志,波及也很深远,朝鲜的北四道也因为经济危机爆发了北人起义,日本也趁机爆发了真田氏领导的复国运动,而大明深陷白莲教大起义中无力支援镇压,最终朝鲜王朝灭亡、真田氏驱逐德川氏、复国成功,日本宣告独立。
当然,这次起义的影响并不止于此,三十年战争和白莲教大起义对偏向资产阶级的官员和集团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守旧势力由此重新登上权力中心的舞台。
天启七年,以楚党和蜀党为代表的守旧势力策划了移宫之变,趁天启皇帝新逝,篡改遗诏将天启皇帝指定的继承人,万历皇帝次子福王之孙驱逐出宫,扶立天启皇帝弟弟继位,是为崇祯皇帝,并由此掌控明廷中枢。
守旧势力在政变后对朝中的新政势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倒算,并且废除了包括《民律》在内的一系列新政措施,试图将大明拉回隆万改革之前的封建王朝状态。
这自然激起了支持新政的各个阶层的反对,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之后由常、戚、沈、孔、张、亢、王、杨、柳、林等三十一家资产阶级新贵和新军将领在南京宣布召开国民大会、脱离明廷统治并展开史称“光荣革命”的大革命运动,最终于崇祯五年包围京师、崇祯皇帝宣布退位,大明就此灭亡。新笔趣阁
梳理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大明灭亡的种子早在万历年间就已经埋下,正是万历十五年开始的开明专制,让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在皇权的庇护下有了爆发式的发展,最终在光宗年间走向失控、崇祯年间拥有足够的力量和皇权、封建势力分庭抗礼,故而“明实亡于万历”的评价,笔者以为是极为公允的。
无论如何,万历一朝给华夏留下了太多的财富可以研究,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是不可忽略的时期。
科学方面,伽利略的力学三定律和徐光启的蒸汽机是那时发现与发明的,柳尚期的《农政全书》至今任是反应当时农业技术巅峰的巨著;
军事方面,戚继光、杨楝清、林继业、杨栋等军事家,建立起了近代军事制度;
教育方面,孔闻音创建出了现代国民义务教育的雏形,赵南星等教育家则将孔孟之道播撒至五大洲;
地理学方面,常胤绪与利玛窦合作的《堪舆万国全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全球地图,江东之、徐霞客等游者的游记是各学科研究16世纪各国、各民族经济、社会、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第一手材料。
还有张简修的制度改革和经济改革、王承勋的漕运改革和淮扬治理、张元功的戏曲改革等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万历时期是华夏历史的转折时期,文化、经济、社会、科学、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了爆发式的发展,奠定了华夏走向近代化的社会经济基础,对世界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因此,研究史学界对万历时期的研究,自明亡之后就成为了显学。
但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宏观层面,极少有人从微观层面深入探究万历皇帝本人的心理变化。
而笔者以为,万历皇帝作为两千年中国封建史上少有的不以皇位稳定和家天下的统治稳固为目的而治理国家的封建君主、一个以违背传统社会需要而背叛皇帝这个职位的封建君主、一个反常的深度干预世界潮流发展、介入世界争端创造历史机缘的封建君主,其为何突兀的出现在明朝?为何会诞生于隆万大改革的时期?他的思想历程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隆庆皇帝、高拱和张居正对他又有怎样的影响?这本身就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故而笔者写就本书,自隆庆六年开始,意在以16世纪华夏社会的传统与新社会冲突融合的背景,探究万历皇帝之本心,以古为鉴,今人未尝不能得到若干启示。
共和国历360年,西元2023年,于共和国北殷省旧金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