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在我剑下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玄日晷静立在虚空,时间缓缓地拨动针影。

    “已经等了两刻钟。”剧匮轻咳一声:“看来今天就只有咱们三个了。”

    真是岂有此理,姜真君第一次召开太虚会议,其他人就这么的不给面子。本真君难道会口口声声说真君,非要你们这些不是真君的真人,礼敬我这个新晋的真君吗?

    姜望挑起仙人之余光,瞥了一眼钟玄胤的会议纪要,只见上面写着——

    “余者事不至。”

    “钟先生。”姜望慢条斯理地问道:“不知余者……都有什么事呢?”

    “个个语焉不详。”钟玄胤将刀笔一搁,没好气地道:“要不然姜真君亲自去问问?”

    姜望又被噎了一下。

    都说绝巅与天齐,这也没感觉到地位的提升啊。

    说是真君乃真人之君,奈何同僚尽反骨!

    当下抬手画圆,轻轻一推——

    流光飞转,顷成一镜。天道之力,荡漾其中。

    漾光之后,是一尊灿烂的身影,正在镜中纵横。刀光所过,魔颅滚滚,黑雾弥天。

    “斗阁员!”姜望热情地问道:“你在忙什么?”

    已经不眠不休许多天的斗昭,斜眼一瞥空中的天法镜圆,只觉镜中姜真君的大脸十分碍眼,随手将天骁从魔物的躯壳里拔出来,只道了声:“放。”

    姜望不以为忤,探头往斗昭身后看了看:“咦,重玄阁员呢,怎不见他?”

    “你该去问他。”斗昭不耐烦地道。

    “联系不上啊,他的太虚勾玉也关闭了。”姜望忧心忡忡:“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也许是怕被闲杂人等骚扰吧!”斗昭随手抹掉刀身的魔秽,淡淡地道:“你还有别的事情吗?没事断了。”

    “斗兄为何如此冷漠啊?”姜望叹息:“想不到我千辛万苦晋为真君,换来的却是疏远——”

    哗啦!

    天法镜圆被斩碎了。

    姜望回过头来,钟玄胤似老僧坐禅,剧匮如石雕崖刻。

    “哈。”姜真君不动声色地道:“看来大家确实是很忙。”

    剧匮这样的人,就算听到再好笑的笑话也不会笑,此时也只是硬邦邦地道:“那么,姜阁员今天要求召开会议,到底所为何事,可以开始了吗?”

    九椅环立,中间一柱天光。

    姜望置身于此,两侧都无人。孤影孑然,如在天井中。

    玩笑归玩笑,真到议事的时候,他却很严肃。

    定定地坐在那里,静了片刻,他才慢慢开口:“感谢两位阁员与会,令我不至于有独断之名,专行之憾。”

    开口第一句,他就表达了誓为此事的决心——

    哪怕剧匮和钟玄胤今日也如其他人般不来,哪怕整个太虚阁只有他一个人坐在这里,他也要推动今天的提案。不惜背上独断专行的名声!

    剧匮和钟玄胤都肃然。

    姜望道:“今日姜某坐在这里,心中委实有感——我曾寿蟪蛄,而今春秋度。我曾如井中蛙,已见天之大。”

    曾经那个在屋顶上牵着妹妹仰望星空,壮志豪言也不过是带着妹妹到处飞行的少年,如今拿月摘星也不在话下。

    他坐在那里,五官在天光外,但并不晦隐。就像他一路走来的轨迹,那么深刻而清晰。

    “姜望五岁知世有超凡,从此春秋练剑,寒暑不辍。十四岁考进庄国枫林城城道院外门,历生死而累道勋,十七岁方才吞丹入道——这一路走来,颇多坎坷,不必言尽。唯知求道艰难,人生漫漫,夜长不知天尽处,路远不知竟何年!”

    环阁而立的九张大椅,并没有主次之分,但他此刻坐在那里,俨然是绝对的中心。而他这样说道:“世有高门,公侯累代。世有大宗,显赫绵延。世有贫家子,代代躬身为牛,耕种二亩薄田,血汗相滴,不能岁丰。”

    钟玄胤本来在书简上随手刻划,顺着姜望十七岁入道的言语:“……十九岁黄河摘魁,二十岁神临,二十三洞真,二十有九,已证绝巅。大道如青天,抬头即见。”

    但听到姜望这段话说完,又默默地将这些话抹掉了。

    十二年入道,十二年成道。

    这便是坐在这里的姜真君。

    历尽生死劫,穷极所有燃一秋。

    这也是坐在这里的姜真君。

    怎能轻佻地说……抬头即见呢?

    今日坐在这里的姜望,是昔日种种经历的交汇。

    他说高门,说大宗,说贫家,语气里并没有怨愤。

    他得到过父母毫无保留的爱,这一生已算得上幸运。

    他只是平静描述他的所听所见。他所看到的,正照映着他所拥有的,他所感受的,也折射着他所追求的。

    那个偏远小镇里走出来的少年,现在坐在太虚阁里,慢慢地说道:“我曾见平庸之少子,复仇无路,自壮无门,不得已委于人魔,满手血腥;我曾见理想之青年,碰壁于现实,把过往的执拗,作血泪咽吞;我曾见真相之火,扑灭于长夜;我曾见正义之光,撞碎于铁壁;多少人杀死过去的自己,以此宣告长成!我也曾,几次彷徨,几次动摇,但凡有一步行差踏错,今日已葬在深渊……漫漫绝巅路,求道不易!”

    千言万语,最后只是“求道不易”这四字。

    剧匮像个铁铸的模子,定在那里,眼里却有波动。

    世人只知他剧匮是规天宫出身的真人,是如今太虚阁里列座的九人,是监察太虚幻境的法家代表,执掌天下瞩目的五刑塔。却不知他当年是怎样挪动着血淋淋的双脚,跋涉千山万水,一步步走上天刑崖。

    世人现在都知他学问深厚,博知古今法条。不知他甘为苦役,免费为书吏誊卷,方得片语经典,能于寒窗苦读。

    这世道就是这样不公平的。有人锦衣玉食不知贵,经典充栋懒一顾。有人寒窗苦读,有人苦役而后能苦读!

    曾经有多少次,他也想要放弃,想着就这样吧,就这样下陷在泥淖。

    污泥绵又软,富贵在其中。

    败絮填金玉,如此能好眠。

    他是走了很远的路,才成为今天的剧真人。他见惯了不公,所以如铁一般刚正。

    总是严格地对待一切,并不是真的没有情绪,而是明白,愈亲愈隐,愈纵愈孽——铁面是他最大的温情。

    求道不易!

    知者略同。

    钟玄胤移动刀笔,刻下姜望所说的每一个字,不再有一句省笔。

    姜望只是端正地坐在那里,继续说道:“我这一路走来,虽风雨泥泞,却也常得荫庇。虽道路曲折,而有星月照明。漫漫长旅,幸得良师益友,每每点拨于穷时。得百家之助,有诸方之教,蒙贤达不弃,长者不吝,遂有今日之道成。”

    他双手扶膝,其声甚恳:“吾辈志于万里,天下襄行,今登绝顶,也愿益于天下!”

    剧匮和钟玄胤都看着他。

    而他说道:“我欲在太虚幻境里,建一座专于修行之天宫,定名‘朝闻道’。天下有志于求道者,皆可入此修行。我一路至此全部自有之修行,全部无偿开放于此宫。需者自取,用者自用。”

    当世第一天骄,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真君,无偿向世人开放他所有的修行!

    这会是什么样的吸引力?

    只怕是最抗拒太虚幻境的那些人,都要蜂拥而至了。再怎么顽固守旧,姜望这一面人道旗帜就高扬在那里,谁能看不见?

    那是清晰可见的传奇长旅,从超凡伊始一直走到绝巅。但凡有些追求的,谁不心向往之?

    就连剧匮和钟玄胤自己,都必须要承认自己的意动!

    钟玄胤更是意识到,从公开星路之法,到《太虚玄章》,再到今天的“朝闻道天宫”,姜望在入阁之后的行事,分明有其一以贯之的脉络,随着实力的提升、地位的拔高、影响力的扩大,而一步步坚实地往前。

    《太虚玄章》尚只开放到外楼之章,已经动摇了固有的阶层鸿沟,叫许多贵族高呼“世风不正”。名为“姜望”的这个人的成道之路,一旦放开,势必叫六合皆惊!

    且姜望的成道路,并非专益于贫家子,而是广益于天下人。

    放眼整个现世,能说完全不需要“姜望”这个人的修行经验的,已是寥寥无几了。他毕竟“道与天齐”!

    现世又有几个绝巅之家呢?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是没有先贤愿意公开自己的所学,一视同仁,广播于天下。但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局限于一隅。百家争鸣,当然繁荣了人族,但其最核心的部分,最后也只是成就了百家大宗。

    非诸圣不愿,时运难能耳。

    在当初那个时代,只有理想中的“大成至圣”,才能够做到那等事情。

    而时光荏苒,洪流涌动,历史的车轮,滚到了如今。

    历史上从来不曾出现有太虚幻境这般影响力的“讲台”,更没有【太虚道主】这般绝对无私、绝对公正的超脱力量护持,而今天要站到“讲台”上去的姜望,已经影响力空前!

    如“朝闻道天宫”这样的地方,岂是一般人可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