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陛下,吉兆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谁在后……

    众人都变成了提线木偶,任由摆布。

    到午后时分,祭祀已经接近尾声了。

    嬴政率领群臣,缓缓地向下走。

    这时候,原本晴好的天空。忽然出现了一大团乌云,笼罩在所有人的头顶上。

    朝臣们都有点尴尬。

    这种场面,不像是什么好兆头。

    难道……上苍震怒?

    这时候,李水忽然大声说道:“吉兆,吉兆啊。”

    朝臣们都一脸无语的看着李水:“这也算是吉兆?”

    李水借着说道:“上苍担心日光太烈,晒坏了陛下,因此布下伞盖,为陛下遮阳。方才天人沟通,真的很有效果啊。”

    朝臣们都惊呆了:这样也行?

    而李水的解释,显然让嬴政很开心,他满意的点了点头。

    等众人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忽然霹雳一声,开始下雨了。

    刚才的那团乌云,终于显示出来他的威力。

    朝臣们更加尴尬。

    祭祀的时候遇到风雨,这事……

    结果李水照样大呼:“吉兆,吉兆啊。”

    朝臣都无语了:从来没听说过这也叫吉兆的。如果这也算是吉兆的话,世界上还有凶兆吗?

    当然了,这话他们没有跟嬴政说。谁愿意这时候触皇帝的霉头呢?

    他们只是一脸好奇的看着李水,想听听他打算怎么解释。

    李水认真的说道:“此乃上苍,天降甘霖。可以滋润万物,令百姓收获。可以一扫暑气,令人心旷神怡。甚至可以饮用甘露,延年益寿。”

    朝臣们看着瓢泼大雨,躲在雨伞下瑟瑟发抖:“谪仙,太厉害了。这也能解释的过去。”

    嬴政说道:“准备接甘露。”

    很快,有美人捧过金盘来,要接甘露。

    这金盘,其实是接天上的露水的,现在要接雨水,不过几秒钟而已,盘子就满了。

    于是金盘换成了金罐。

    接了足足二十罐之后,嬴政才意犹未尽的让他们停下来了。

    而李水在旁边不失时机的说道:“日后臣炼制仙丹的时候,这甘露就用得上了。”

    嬴政满意的点了点头。

    朝臣们现在对李水真的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

    齐鲁两地的儒生没有去看封禅大典。

    即便有一两个人去看了一眼热闹,很快也就回来了。

    封禅大典,并不是按照他们的想法来的,他们很不开心,甚至可以说很生气。

    他们觉得淳于越是异端,而李水和李信,简直就是歪门邪道了。

    朝廷,必须正本清源,否则的话,国将不国。

    这是齐鲁两地儒生的共识。

    只可惜,他们人微言轻,而且上次见皇帝的时候,他们也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了,陛下……似乎不太喜欢他们。

    于是这些儒生选择了另外一个办法。

    他们打算游说齐鲁两地的豪强贵族,让他们出面,向嬴政进谏。

    虽然六国破灭之后,原有的贵族势力都一落千丈,可是他们的话,毕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也许陛下能听得进去。

    然而,这些儒生很快就碰了一鼻子灰。

    他们到了当地邹大人家中。

    邹大人正在账房里面算账,过了好大一会,才见了这些儒生。

    儒生们有些不快,对邹大人说道:“大人乃是贵族,与账房先生混在一块,这算怎么回事?”

    “贵族应当淡泊名利,怎么能整日计较钱财呢?”

    “仁义礼智信,其中可没有一个钱字。”

    邹大人有些不爽。这些人……也太过好为人师了吧?

    他们是来做客的吗?哪有上来就训斥人家主人的?

    于是邹大人淡淡的说道:“几位先生,许久没有在世上行走了吧?”

    儒生们:“什么?”

    邹大人呵呵笑了一声:“诸位的书,读的确实不少。圣贤的言论,也确实张口就来。可是世上的道理,可不是读书就能读出来的。有时候关起门来,觉得自己学了个十成,真到要用的时候,就往往碰壁了。”

    儒生们都有些气恼。

    这邹大人话里话外,好像在讽刺他们是书呆子啊。

    其中一个儒生冷笑了一声,说道:“我们是一片好心。希望邹大人不要自甘堕落,最后与商贾为伍。”

    邹大人冷笑了一声:“自甘堕落?与商贾为伍,就是自甘堕落了吗?”

    “诸位何不睁开眼睛看一看,如今商贾之道盛行。而正是因为商贾之道。我大秦才蒸蒸日上。”

    “诸位抱着数百年前的学说,故步自封,全身上下,都透着一股陈腐之气。还想要诋毁谁来?”

    儒生们个个气的要命。

    他们看着邹大人说道:“如此说来,你当真不冷帮忙劝谏皇帝了?”

    邹大人心想:原来他们来找我,是为了让我劝谏皇帝?这些人也真是有意思,到了之后不说正事,先要数落我一番。

    他看着儒生说道:“你们要我劝谏皇帝做什么?”

    其实邹大人根本不想劝谏。

    他觉得这些儒生太迂腐了,根本认不清形势。

    自从六国破灭以来,陛下对六国贵族十分警惕。虽然开了科举,允许贵族的子弟做官,但是也要重重考核。

    这种情况下,自己却要进谏?搞什么忠言逆耳的把戏?那不是找死吗?

    儒生们对邹大人说道:“我们希望大人能劝谏皇帝,历经节俭。”

    邹大人皱了皱眉头:“厉行节俭?”

    儒生们点头说道:“不错。则一场祭祀,耗费了多少民脂民膏?我们认为,陛下应当有所收敛了。否则的话,天下将为之困顿。”

    邹大人呵呵笑了一声:“天下将为之困顿?我怎么却觉得,大家都很开心呢?”

    <divid=&"b4&"><aonclick=&"getDecode();&"style=&"color:#ff6600;&">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a></div>

    邹大人冷笑了一声:“是诸位没有意识到,时代已经变了。如今没有钱,如何让子弟去商君别院读书?如何出人头地?诸位往日的那些想法,应当收起来了,否则肯定会吃大亏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