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 苏夜的反复打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小品牛逼啊!”

    “自从我长大以后,我就再也没奢望过在春晚的舞台上能看到不煽情的小品。今天,我见证了历史。”

    “2020年的新春,我见证一个又一个历史。2024年2月9日,我再一次见证了历史。我这一生,值了!”

    “《卖拐》,今年最好笑的小品,绝对的!我不信后面的小品还能比它更好笑!如果后面的小品真的更好笑,我直播倒立吃面条!”

    “不管后面有没有更好笑的小品,像说出这种‘直播倒立XXX’的话的人,直接打死,绝不留情!”

    ……

    春晚此时才刚刚开始半个小时,而就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已经上演了两出好戏!

    第一出好戏,自然就是春晚的开场歌舞。这个开场歌舞有史以来第一次将年轻人喜欢的动漫角色搬上了春晚的舞台,让无数年轻人为之欢呼。

    虽然搬上舞台的动漫角色都是出自国漫,且只有《刺客伍六七》一个动漫的受欢迎程度能够比得过樱花国的动漫平均水平,但对于华夏的年轻人们来说,这已经是华夏官方的大进步!

    是人都知道,国外的东西是上不了春晚的。能在春晚上看到国漫的身影,大家已经非常高兴非常自豪了。

    这代表着,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以前属于小众文化的东西,正在逐步被官方认可!

    第二出好戏,就是春晚的这第一个小品——《卖拐》。

    自进入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后,春晚的小品越来越不好笑。小品本身融入了太多的网络词汇是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但凡小品,几乎都要遵循结尾必煽情这一潜在规矩。

    这是审核制度使然。为了让小品传递正能量,小品的搞笑方面,必须要做出牺牲。无论是什么题材的小品,到了最后必须要导人向善。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家吃了半天香喷喷的羊肠,最后才得知,这特么竟然是羊的膀胱做的!

    恶心不恶心!

    苏夜竞选上春晚导演之后,对于语言类节目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那就是杜绝生硬的煽情。舍弃掉煽情,让语言类节目回归到其最初的定义。

    当然,小品终究还是要带给观众正面思想的。粗看之下,《卖拐》这一节目好像不太符合规定,大家会以为坏人到最后竟然骗人成功了,实在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来,这个小品恰恰就是在讽刺那些不听劝告的人,而且揭示了骗子忽悠人的手段。

    其中大忽悠老伴这一角色,让她代替观众,发出了正义的声音。

    这到底还是有教育意义的。所以春晚审核的时候,《卖拐》并没什么波折地就通过了审核。

    至于观众们能不能想到深层次的东西,那就不在苏夜的考虑范围了。

    只要能给大家带来快乐,这也就够了!

    说实在的,如果苏夜不是这届春晚的导演,如果不是上面已经决定要创新,像《卖拐》这样的节目,压根就不可能登上春晚的舞台。哪怕是在地球,这样的节目也永远不可能再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了。

    苏夜的出现,给春晚注入了一发崭新的灵魂!

    《卖拐》刚刚结束,微博上、论坛里、贴吧里,网络的各个角落,都开始热议起了今年的春晚节目安排。

    “今年春晚的质量从目前来看,确实还算比较不错。”有人很客观地评价道,“到目前为止,今年春晚让我找回了儿时观看春晚的那种开心和快乐。希望后面的节目不要让我失望。”

    “苏夜拍电影的时候,给了大家一个又一个惊喜。这一次春晚,他同样给了我们一个惊喜。我相信苏导!今年的春晚,我一定要好好看下去!”

    “我也相信苏导!”

    “+1。”

    “+666。”

    “今年春晚我必一分钟不差地看到最后!今年的小品,应该会很有意思!”

    ……

    因为春晚的开场和第一个小品开了一个好头,大家对今年春晚精彩程度的信心凭空增添了好大一截。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今年的春晚将会非常精彩。

    然后他们发现,春晚又回到了往年的节奏里面。

    没什么意思的歌舞,陈词滥调的宣传……往年春晚里都会出现的无聊环节,又出现了今年春晚的舞台上。

    整整二分钟,四个节目,两个采访,让人不觉昏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