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米国慈善的真相(上)(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税的,很多富豪股份之外的家产根本不够交税,变卖公司股份,就意味着要削弱对公司的控制权,那可是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

    “帐上的钱不能交税?那用什么钱来交税?”徐爱华问道。

    “比如你有一亿米元财产要继承,必须先交五千万才能拿到这一亿。这个钱要先交,不能直接从帐上扣。”律师解释道。

    谢文与徐爱华同时想,这规定够奇葩,也真变态。

    “怎么办呢?富豪们发现,一个私人基金会就可以搞定这一切。

    在米国,捐赠是免税的,原本要削去一半的遗产转入基金会里,则可以一分不少地打过去,完美避开遗产税。

    而且,西方私人基金会内部章程自定,富豪完全可以任命儿女们做基金会会长。这样一来,所有钱款流向实际仍然掌握在家族手里,外人无权干涉。”

    难怪大富豪们的基金都是个人名字命名,看来我的基金会将来也会由女儿来担任会长,谢文心想。

    “成立之后,根据米国法律,基金会每年只需要拿出5%的资产用于慈善相关活动,注意,是相关,这还包括把子孙后代拉到基金会上班开出的高工资,包括各种名目的公关费用,包括平时吃喝玩乐的报销,花样百出。”

    原来如此,谢文恍然大悟。这钱可以一直不动,自己吃喝玩乐的钱,还算在慈善的帐上,真是骚操作啊。

    “举个例子你们就知道,什么叫想象力限制了我的富有。比如录制一档真人秀时,你可以说,花了7万米元做发型设计,10万米元给女儿化妆,30万米元给录制场景进行设计装修。

    更狠的是,还有高达几千万米元的所谓“咨询费用”等等消费。”

    呢吗,谢文与徐爱华对视了一眼,这波操作够秀啊。

    “不过对这些富豪来说,就算多拿点钱真的做慈善也是划算的。

    很多基金会每年拨出一大笔钱帮助底层人民,获得公众好感,整个家族名利双收。

    捐给大学也很常见,我们经常看到米国富豪后代动不动就在哈佛斯坦福读书,其实根本不走正常升学途径,富豪捐个楼,子女就能轻松上名校。

    听说谢老板在希曼小学捐了一栋文体中心,光这房子,你想谁来读书都能进。”律师说道。

    好吧,谢文承认自己当初捐楼时,根本就不知道还能这样花式操作。

    “好处还远远不止这些,米国政府为了鼓励民间慈善,设置了非常低的投资收益税率。

    我们知道,富豪所捐赠的大多数都是股份而不是现金,比如你的股票本来值50万米元,一段时间后涨到了500万,这其中的差额就是投资收益,原本是要大幅缴税的,变成基金会投资之后,税率则只有1%。”

    1%?这么少?

    “扎克伯格的慈善基金会就以推进癌症疗法为名,投资了很多研究癌症治疗技术的企业,回报丰厚。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发现,富豪们越捐钱,怎么反而钱越多了呢?

    此外,捐赠者还能享受到最高20%的个人税收抵扣额度,五年内持续有效。怎么算,各种利益垒起来都是个大蛋糕,远远超过慈善那点毛毛雨的支出。”

    这些都跟中国完全不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