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居安思危(1/2)
意思是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
别的不提,就拿宋朝来说,建国之初,皇帝还是很有野心的,也存在一定的危机意识。
赵匡胤兄弟统一“天下”,建立大宋帝国,可他们的子孙,在经历二十五年的宋辽战争后,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
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檀渊之盟的签订,给两国带来了百年和平,此后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
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就这样的和平,让大宋放松了警惕,一味的想着赔钱了事,也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而辽国同样也是如此。
1009年,萧太后病死,两年后,就在萧绰去世后的第十五个月,韩德让也随之去世。
接着,辽政权内部又开始发生分裂,辽再也无力大规模兴兵南下。
宋辽的无能,给了女真人机会,导致金国的崛起。
不可否认,檀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此后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岁币的支出不及用兵的费用百分之一。
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以极少的代价换取了战争所难以获取的效果。
同时还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可谓是一举多得。
但是,澶渊之盟之后,宋朝真宗、仁宗、英宗三朝“忘战去兵”,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只剩下陕西军可用。
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权,王钦若和陈尧叟深获宠幸,以至于导致庆历增币。
百余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直接导致宋、辽双方兵备松弛,后皆为女真建立的金国击败。
辽国残余势力只得西迁,在西域建立西辽苟延残喘,宋朝也失去淮河以北大量土地,被迫向金国称臣。
如今郭浩控制了女真,把危机扼杀在摇篮,但没有了女真的制约,辽国的结局也发生改变。
郭浩占据河西走廊,切断辽国与西域的联系,同时分散党项羌人,都是在先发制人。BiquPai.CoM
但是他这种先见,终究还是不被人理解,这次郭浩西征回来,没有大肆庆祝,就是一种反思。
几十万大军,半年消耗的钱粮无数,大臣们嘴上不说,可心里都在抱怨。
燕云十六州都收回来了,长城都修到西北了,郭浩还折腾什么,地盘太大了真的好么?
郭浩在回来的路上,就已经下达了旨意,除了驻军外,还要派遣官员,迁徙百姓。
吏部、户部的声音都很大,就是不敢当着郭浩的面说,建国不过十多年,人口增加并不多,如今郭浩到处占地盘,让他们上哪去找人。
官场的弊端郭浩知道,官员的难度郭浩也知道,治理国家还需要这些官员,所以郭浩也就没说什么。
只要征战没结束,朝廷就一直需要面对这个问题,哪怕是人口置换,那些少数民族也需要时间适应汉人的生活。
所以女真的方式并不可取,郭浩不再要求置换人口,但是教化百姓还是要做的,只要条件允许,就都去耕种。
这就是对西北地区的后续安排,郭浩尽量平静地过渡,不惹出其他事端。
只是他这样做,也不能打消和的呼声,尤其是一些商户贵族,谁让郭浩对他们的打压,远超历朝历代,反而对百姓尽量照顾。
朝廷要打仗,钱粮从哪来,自然是从赋税来。
而赋税的大头在谁身上,自然是从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