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南沙见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同时这里也是珠江的出海口,未来进行海上贸易同样便捷。”

    霍老是祖籍是羊城的番禺,在南沙的正上方,比起当地的官员更加上心。

    这些年为了建设南沙,他几乎放弃商业发展,集团业务都交由儿子打理。

    虽然集团的收益稳中有升,但不计回报的投资南沙,集团的董事会根本不会同意,所以他需要有心人士的帮忙。

    每隔几年的港商北上之旅,都是为南沙招商引资的大好时机。

    虽然为了南沙的建设,他已经欠了很多人情债,但他并不后悔。

    人总要有一个坚持的目标,建设南沙已经成为,他人生的终极目标。

    车内众人不约而同看向郑耀阳,因为霍老的缘故,他们或多或少,都在南沙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唯独今年新加入的郑耀阳,还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

    郑耀阳微笑,他向来道德低下,道德绑架对他没有半点作用,笑道:“反正今天有时间,下午去工业区看看。”

    “上岸之后,我们先去吃饭休息,大概下午两点再去工业区。”

    当地官员闻言,笑得合不拢嘴,郑耀阳的大名他早就有所耳闻。

    不仅是史上最年轻的香江首富,前不久还豪掷2500万美元给鹏城。

    如果能把他拉入南沙的建设开发,绝对是履历上最耀眼的一笔。

    直线距离不足七公里的珠江海峡,乘坐邮轮却需要耗时三十多分钟。

    郑耀阳望着海峡两岸,他知道虎门大桥是笔好生意,几乎是大陆唯一一条经常塞车的大桥,可惜没有资格插手。

    众人从南沙码头上岸,熟悉的中型中巴车,还有熟悉的护卫车队。

    当地的众多官员,早已在码头等候多时,红毯从码头铺到马路上,在鞭炮的硝烟中,众人进入中巴车。

    官员站在车门处,介绍着南沙如今的投资环境,以及霍老对这里的贡献。….在十年之前,南沙还只是一座贫苦的小渔村,只有老弱病残留在这里。???..Com

    英东大道,英东小学,英东公园,道路、码头、水电,目之所及,一切配套生活设施,都是霍老自掏腰包建造。

    他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然有了配套设施,还需要产业支柱。

    为了当地科技工业园区,不惜得罪中山的领导,游说几家千人大厂搬迁。

    而付出的代价,就是被中山拉入黑名单,还提供企业两亿元的无息贷款,以及帮他们打通港澳台的销售渠道。

    毕竟数家千人大厂,直接、或间接就可以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

    数万工人赚到钱,就会在这里成家立业,从而带动当地的消费市场。

    纸上得来终觉浅,进入南沙,一路的所见所闻,让郑耀阳不禁肃然起敬。

    霍老未来当得起国葬的最高礼遇,因为南沙不比鹏城,没有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也没有中央的资金扶持。

    是他以一己之力,将一座小渔村,发展成如今初具成效的海滨新城。

    临近中午,抵达当地的招待所,众人进行午餐,一场特色的野味盛宴。

    羊城的南沙靠近顺德,而顺德又是全国出了名的野味地区。

    郑耀阳品尝到龙凤煲,以及还没被列为保护动物的果子里炖水鱼鞭。

    一碗热汤干下去,顿时脸色胀红,有点燥,旁边几个老家伙还一直在笑。

    郑耀阳翻着白眼,没好气说:“各位爷爷你们要多吃点,多补补身体。”

    “我还年轻,暂时不用补,给我来点家常菜就可以了。”.

    林中谷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