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公司发展下的普通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半年,公司这边主要的精力就是筹备新品,还有工厂筹建。

    再一个重中之重的,就是源头渠道找货源。

    说好听点就是:助农包产,和农民签订收购协议,然后按照吴舟公司这边的要求种植产品。

    “自建工厂、自建供应链,自产核心原材料”,这样可以最好地保证高品质,又能避免被人恶意操作。

    当然这一套下来也是重资产啊,即便是三大家做了这么多年的头部,也没干过这种事儿。

    也就个别细分品类的头部品牌,才有类似规划,但也大多仅仅单一品类。

    而不像吴舟这种,批量,大面积。

    所以明明整个公司下半年业绩挺好的,利润也不错,但最后一看财务报表,也就净资产不断增加,利润愣是没多少。

    现在的零食类目,吴舟已经是做到top1了,几个新品牌也在一点点地把融合原有的市场。

    不过你毕竟市场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每年国家消费增长大多都在10%以内。按常理说,成为市场头部之后,要不就是向上捅破天,要不就是向下兼容。

    不够吴舟这边兼容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头部品牌的主要竞争单品。

    至于那些小的边缘三流品牌,不是吴舟这边抢的流量,毕竟他们大多价格都非常低。

    目标人群完全不一样。

    不过吴舟这边抢了几个大竞争对手的市场。而这些对手们,又不想轻易认输,被市场淘汰怎么办????..Com

    砸呗,死劲砸钱,今年下半年这些头部品牌,只要不躺平,一个个的营销费用都是屡创新高。

    新品迭代速度比之往年高了数倍。

    这些都是无奈之举。

    如果市场一直处在高速成长的增量状态,即便是很多大问题也是可以被增量消化。

    但一旦市场成为存量市场,问题就会凸显。

    而市场变为缩量的话,那即便是小问题也能引爆。

    当前情况就是,桥霏家做的是增量市场,他的增长主要是在收割头部品牌的高净值人群。

    头部竞争品牌,成为存量市场,问题开始凸显,让他们不得不加大投入,消化问题。

    而尾部的一些竞争品牌,就成为了缩量市场,他们的市场被头部品牌价格战蚕食消化。

    对于消费者来说。

    就是低价也能买到好品牌的产品了,要是想买更好的,可以买桥霏家。

    实际上,现在几个头部品牌,也在跟进模仿吴舟这边的选品,价格路线。

    高品质,高价格段。只不过暂时来说,收效还比较一般,但这块儿的投入在逐步增加当中。

    年货节是食品行业的最旺季,接近一个月活动周期,大家都置办年货,回家过年,走亲访友送礼。

    或自己吃。

    吴舟公司这边就组了2个年货礼盒,分别是糕点,还有坚果蜜饯零食。

    零售价都在300以上,两个礼盒一共卖出去了近97万盒,纯粹从量来说,其实还排不上号。三大家都有百万级,乃至数百万级的礼盒销量。

    虽然他们主要的成交价格主要集中在百元内,但是这次量还是弥补上了价格影响。

    整个年货节期间,吴舟这边的店铺销量和他们的三家相比,排名一度有些悬疑,焦灼。

    偶尔还能把桥霏家从第一名拉下来。

    不过这些东西吧,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毕竟桥霏家年货节期间,虽然业绩有点各有胜负的味道。

    但吴舟一家赚的钱比他们三家全加起来都多得多。

    桥霏家单月总计销售额高达6.1亿,利润额达到3.6亿,利润率比之之前又有了进一步提升。

    主要原因还是量大了之后,部分原材料已经实现包产,直采,让成本得以降低。

    吴舟的公司,体量越来越大,而作为‘老员工’的刘菲,即便是能力普通,现在的月净到手的工资都能稳定在2w+以上,而且还有全额的五险一金,运营部门公积金是12%的比例,这一块儿每个月也有5000+的收入。

    至于公司对她个人支出,实际每月都在3w+以上。

    年后上班时,吴舟还给她发了个8万块钱的年终奖。

    刘菲拿到钱的第一时间,就联系家里。

    “亲爱的老妈,今晚和爸爸一起出来吃饭吧。公司发奖金了,有8w哦,嘿嘿嘿...“

    刘菲的父母之前都是国企上班,现在已退休,老两口还有不菲的退休金。

    合起来一个月有一万出头,日常开销压根花不完,没事的时候,老夫老妻就出去转转旅旅游什么的。

    刘菲在公司里都不只一次的说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