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确定法统,收拢人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没那么傻,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你们吓他做什么,他人其实挺好的。”

    徐庶无奈道:“不是我和士元干的,是孝直干的,他说自己快死了,死之前能见到大汉一统也瞑目了,所以想在临死之前帮陛下稳固江山。”

    “离谱。”

    沈晨摇摇头,刘协不蠢,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现在被法正这么一弄,反倒搞得刘禅小家子气一样。

    很快刘禅坐在了席上,环顾下方说道:“昔桓帝灵帝时,黄巾祸乱,又有董卓曹操之流造逆,刘姓失了汉统。幸赖先帝庇佑,又有诸多大臣扶持,朕总算是一统天下,没有辜负列祖列宗。孝愍皇帝虽失汉位,然非己愿,乃曹贼逼迫,故不能责怪于他,封为河间王,以正汉祀。”

    刘协便起身道:“臣多谢陛下。”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以臣子身份行礼了,多少已经有些适应。

    刘禅继续说道:“河间王是旧汉皇帝,在封国可以以天子仪仗,且郡县若有不法之事,河间王可以直接向洛阳上书。”

    “谢陛下。”

    刘协再次拱手行礼。

    刘禅让刘协坐下,这才环顾众人说道:“大汉才刚刚一统,百废待兴,还需要诸位扶持,马上就要新年了,朕欲在大年初一,在南郊祭祀天地,然后去太庙祭祀先祖,祷告上苍,向列祖列宗祈求庇佑大汉。”

    “唯!”

    众人应下。

    于是刘禅又说了一些其它事情,就宣布散朝,之后把刘协请到宫中闲聊去了。

    散朝之后,沈晨就准备回家去看看。

    刘禅虽然还没迁都,但三公九卿,各路大臣都已经来到了洛阳,沈晨的骠骑将军府邸自然也跟了过来,现在他妻子都在这里。

    等从东明门出来之后,沈晨就问姜维他去打算去哪,姜维因战功已从杂号将军升为平西将军,已经有了自己的府邸,所以他也打算回到府邸里,然后派人把家族亲人全都接过来。

    回去的路上顺路,姜维就有些好奇地问沈晨道:“师君。”

    “嗯,怎么了?”

    “我有些好奇,想问问师君。”

    “什么事?”

    “河间王断送了大汉的基业,为什么要如此善待他呢?”

    “愚昧。”

    沈晨白了他一眼:“河间王自幼就被董卓和曹操胁迫,并无实权,断送大汉基业也不能责怪他。”

    何况要是没有刘协断送大汉基业,那也轮不到刘备登基称帝呀。

    这句心里话倒是没有说出来。

    姜维挠挠头道:“他葬送了祖宗江山,我们为什么还要尊重他呢?难道尊重他断送了大汉基业?若我说,陛下就应该将他革出族谱。”

    沈晨拍了拍姜维的肩膀说道:“伯约,你是西凉人,有些不知礼数,岂不知对旧天子还是应该要以尊重。”

    姜维固执己见道:“可是河间王面对曹丕逼迫,却毫无气节,若是不惩戒的话,不足以警示后人,还给他天子仪仗,难不成还要将他当作旧皇对待?”

    “真是愚钝无知。”

    沈晨皱眉道:“蝼蚁尚且贪生,何况是人?面对死亡心有恐惧也很正常,河间王面对当初那种情况,你三两句说得倒是轻巧,可死的是他又不是你,少说这些风凉话。”

    这是事实嘛。

    姜维腹诽了一句,可终究不敢反驳师君。

    见他似有些不服气,沈晨知道,姜维自幼生长在西凉野蛮之地,常与化为蛮夷厮混在一起,又从懂事起就已经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对中原天子缺乏敬畏也情有可原。

    所以倒也没有责怪他,而是耐心地把朝廷为什么要尊重刘协的原因说了一下,除了刘禅宅心仁厚,不会对刘协赶尽杀绝以外,最重的是另外两个原因。

    一是法统性问题,刘协是正统东汉皇帝,虽然是末代皇帝,但也是法统上的正统,因此即便他丢掉了东汉江山,可为了保证新大汉的正统性,就必须承认东西汉的正统性,自然就得承认刘协的正统地位。

    在刘协活着的时候不承认他的正统性,还把他革除族谱?那是什么行为,十分愚蠢的行为!

    这样做的话跟新大汉开除东西两汉的正统性没什么区别,除非刘备和刘禅打算数典忘祖,不承认刘家老祖宗了,否则的话就不可能不善待刘协。

    二是要收拢人心。

    汉末的时候天下人对刘协普遍的心态是同情心理,认为他只是一个孩子,童年就被董卓曹操等权臣控制,人生不能自由,天下变成这样不能怪到他头上。所以不论世家百姓,都对他抱有极大的同情心。

    再加上当时人心向汉居多,大汉养士四百载,虽然有大量世家权贵投靠曹魏,但同样也有一些士人心向汉帝。

    如早期刘备、孔融、杨彪、伏完、董承、王邑等等,即便后来曹丕篡汉之时,天下多有为大汉披麻戴孝者,其中甚至还有曹植,《三国志》记载:“初,则及临菑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

    连曹植都给大汉披麻戴孝,可见汉朝人心归附。为此曹丕完全不敢拿刘协怎么样,甚至还允许刘协在山阳县建立汉朝正统太庙,保持一定独立性,就是为了安抚世人。

    如果刘禅苛刻刘协,对待刘协还不如曹丕,那天下人就会说刘禅残暴狠辣,对待同宗如此恶毒,还不如曹丕一个篡汉者对待刘协的态度。

    在世人对刘协保持同情心的情况下,刘禅的名声大抵就会奇臭无比,为天下人所唾弃。

    所以不管是从法统性上考虑,还是从政治上考量,刘禅都一定不能苛责刘协,甚至要对刘协比曹丕对刘协更好,否则在舆论上会对他十分不利。

    总结来说,就是后世人多阴谋论,以为刘备刘禅父子如果真的能夺取天下,恰好刘协还活着,就一定要弄死刘协。

    实际上江山改朝换代是很正常的事情,刘协不会蠢到要找刘备刘禅取代他们,但若是觉得一定要刘协死,那未免就心理太阴暗了一些。

    至少汉代讲究仁义礼智信,刘协从道德上并不是汉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他只是被操纵的傀儡,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略显气节不足,没有以死抗拒曹丕篡汉的行为。

    但要是因为这个而非致他于死地,恐怕就是大错特错。

    因此符合汉代道德三观的正确做法就是善待刘协,新大汉在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将刘协当作前汉的遗皇,将来死后就跟曹魏那样,对他如旧皇下葬,皇帝为他服丧这样就行。

    www.yetianlian.info。m.yetianlian.info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