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别(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晨笑了笑,摸了摸周不疑的头道:“世间的真理很多,我们作为人,就应该上下求索。只要你能够坚守住心中的信念,它日总有一天可以做到的。”

    庞统感叹道:“那些话语如在耳边聆训,令我感受深刻呀。私以为,自秦末以来大儒无数,唯有阿晨你对夫子之道,领悟最深。”

    “士元兄长就不要夸赞我了。”

    沈晨笑道:“荆州人不识你的才能,我却知道,我也不过是夸夸其谈罢了,真正要想做到我说的,还得要付出行动。唯有诸位兄长和德操先生,品德与才能让我敬佩。”

    徐庶说道:“你这家伙,在那些儒生面前就大义凛然,在我们面前反倒是谦逊起来了。说真的,今日你这番话,就应该记录下来,用纸笔......”

    他正说着,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诸葛亮。

    就看到诸葛亮让小奴找了一块木板来,小奴托着木板,已经在开始挥毫写就。

    平日里沈晨和诸葛亮聊天的时候,他就会把聊天记录写下来。

    这种情况自春秋开始就是如此,比如《论语》。

    后来扬雄模仿《论语》写的《法言》,以及明朝圣贤王阳明先生学生们所著的《传习录》,都是这种形式。

    内容是诸葛亮和沈晨探讨世间道理的书籍,诸葛亮既是作者,也是书中的两位先生之一。

    《论语》《法言》《传习录》都是门人与先生的对话,而诸葛亮则是通过他与沈晨的对话来展示。

    除了对话,还有沈晨平日里教导学生们说的大道理,以及诸葛亮自己认为的一些哲学思想,汇总成书,将来作为传世经典来用。

    见到这个情况,徐庶话锋一转,说道:“看看孔明多聪明,已经开始记录下来了。”

    庞统诧异道:“孔明这是打算抄写下来,时常观看吗?”

    “这是我与阿晨平日里交谈大道的书。”

    诸葛亮笑道:“正如《论语》《法言》一般,你们要是有兴趣,也可以一起来。”

    “哦?”

    众人一时惊诧。

    之前因为诸葛四友当中有三人去了魏国,沈晨并没有与他们交流过思想,所以他们倒是并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

    现在看到二人居然在如《论语》《法言》般已经开始著书立传,顿时纷纷羡慕起来。

    文人最辉煌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当然不是什么高中状元,东华门外唱名。

    而是著书立传,流芳百世。

    自秦汉至明清,皆是如此。

    扬雄差点成功了,可投靠王莽出卖了他。

    几千年下来,除了孔子孟子荀子以外,就只有王阳明成了圣人。

    而在汉代,到目前为止,就扬雄的书被当时人推崇。

    如果能够写一本新书超越扬雄,被世人推崇为必学经义的话,也许就是两位崭新的圣人出现了。

    “我能看看吗?”

    司马徽忍不住问道。

    诸葛亮就说道:“自无不可,只是现在还在整理当中,待我清理一下,就交予先生观看。”

    沈晨说道:“其实这书中也记录了不少我与孔明兄长向德操先生和庞德公请教时得到的真义,世间真理无数,靠我与孔明兄长不能诠释,若诸位能够帮助我们,自然是感激涕零。”

    司马徽略微有些矜持地道:“这是自然,我虽然在颍川教书育人,但毕竟研究经义多年,一些粗浅的道理还是明白的,它日你们有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来问我。”

    嗯。

    这都是为了给阿晨和孔明解惑,才不是为了在书中留名,流芳百世呢。

    沈晨和诸葛亮对视一眼,微微一笑,同时向司马徽拱手道:“那就多谢先生了。”

    “还有我们。”

    徐庶庞统等人连忙说道:“我们也想得知这世间大道。”

    诸葛亮笑着道:“等阿晨回来,到时候一起畅言。”

    众人又聊了一会儿,眼见天色已经临近中午。

    沈晨就说道:“诸位,我要启程了,你们就送到这里吧。”

    说着他一一与众人道别。

    众人簇拥他到码头船边,等到他迈步上船之后,都还看着他。

    “诸位,等我回来!”

    沈晨拱手一礼,船只缓缓前行。

    众人立于岸边挥手送别。

    邓洪感叹道:“阿晨也长大了,我其实不想让他出去的,可他一定要北上对付曹操,只希望他能够平安归来吧。”

    “是啊。”

    诸葛亮微微点头道:“晨弟有自己的主见,如今我刚刚当家,幼弟尚不能理事,等再过两年,我绝不会让阿晨孤身一人前行!”

    他看着沈晨依旧站在船头,却越来越北去的身影,目光之中,已经是充满了坚定。

    终有一日,他会与沈晨站在一起,为理想而奋斗终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