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瓜田李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所以他们二人并不是道德败坏,只是一个属于误会,另外一个则是有一定的利益担忧,现在误会解除之后,两个人都非常自责,立即找到沈晨来赔礼道歉。

    沈晨原谅了他们,并且将他们赠送的野猪肉收下,野猪肉在当时其实没有家猪肉贵,但毕竟有十多头,即便是一半分给沈晨,另外一半最少也有四五百斤,卖掉弥补二人的损失绰绰有余。

    这件事情于是皆大欢喜,赵化和杜老伯就兴高采烈地带着自家的兄弟和子嗣前往集市上售卖,沈晨则让人把猪肉拿去家里腌制起来,做成腊肉熏制,他一个人可吃不了那么多。

    等事情都处理好,徐庶庞统王粲潘濬等来看热闹的士子才上来。

    “仲宣兄,承明兄,元直兄,州平兄.......”

    沈晨一一向他们拱手行礼问好。

    王粲感叹道:“我原本还有些担心你,现在看来是多心了。”

    沈晨感谢道:“我自入书院以来,都是仲宣兄长帮助庇护,才能有我今日,此番恩情,没齿难忘。”

    王粲笑道:“你也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虽然我们与你想得不同,但正所谓崇论闳议,方可创业垂统;为万世之规,有些想法,兼容并包即可,我们一直是朋友。”

    “多谢兄长。”

    沈晨再次感谢,师门的立场和他不同,不来砸场子就已经很不容易,更别说老师同门依旧还认可他,也许这就是古人的师徒之道以及同门情谊吧。

    “我们走了,以后来书院看我们,或者有时候我们也会来看你的。”

    王粲与潘濬等人便告辞。

    沈晨再次拜别。

    等他们走后,徐庶、庞统、崔均、石韬、孟建等人也走了上来。

    徐庶笑嘻嘻地道:“阿晨,厉害啊。将这些襄阳士子辩驳得无话可说,只能落荒而逃,才学令人钦佩。”

    沈晨忙道:“兄过誉了,只不过是因为我行的端坐得正,他们才无法攻讦我,诸位兄长你们的才学胜我十倍,品德亦高我十倍,些许小事,何足挂齿。”

    庞统少年时候比较朴钝,沉默寡言,看上去不太聪明的样子,但他还是称赞道:“你的才学就像是一匹骏马,有千里之力,将来必有作为。”

    “多谢阿统兄长。”

    沈晨拱手道:“诸位兄长亦是智谋之士,只是荆州人不识罢了,将来若风云变会,我相信诸位兄长必有匡扶宇宙之能。”

    这就是在互相吹捧一下,别人给你面子,不能就真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人还是需要谦逊才能交朋友。

    虽然在荆州他已经算是遍地敌人,得罪了那些投降派,就连蔡瑁和蒯越这两个最高级别的当权派都不太待见他,但伟人曾经说过,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现在全天下的名士都因为曹操奉迎天子而觉得他是大忠臣,可等到衣带诏之后,曹操杀皇后杀国舅杀皇子,总有少部分像诸葛亮、徐庶、庞统这样能够看清楚他真面目的人,会站在皇叔的那一边,一起来匡扶汉室。

    所以这个时候先和他们搞好关系就非常重要。

    双方互相吹捧之后,徐庶庞统他们便向沈晨道别,沈晨一直把他们送到亭东才回来。

    等回到家中,邓洪和刘先走了过来。

    邓洪高兴地拍着沈晨的肩膀道:“阿晨,我就知道你能够打败他们,以后看这些人还敢不敢在背后议论我们是违背朝廷的乱臣贼子。”

    “有人在背后议论吗?”

    沈晨问。

    邓洪感叹道:“是啊,他们说曹操奉天子名义征讨南阳,我们却要北上阻击,这是不忠的行为。”

    沈晨嗤笑道:“他们也就只敢背后说,如果当着刘使君面,恐怕使君会大发雷霆。”

    “这倒也是。”

    邓洪也笑了起来。

    作为荆州少数派,他的压力也非常大,就连岳父的哥哥都跟他不是一个派系。

    但他却是个荆州的当权者刘表站在同一个阵营。

    刘表可不想依附曹操,他的野心大着呢,心理还有一个称帝梦。

    所以那些投降派跳得再欢,也只能找找沈晨的麻烦,去找刘表,那是自寻死路。

    刘先这个时候感叹道:“今日我看阿晨论辩,才学可谓是绝佳,我那妹妹还拦着不疑过来,确实是短视了,回去之后,我亲自送他来阿晨你这里读书。”

    沈晨感谢道:“多谢始宗先生。”

    年初周不疑跟着他下山之后,由于刚好遇到诸葛玄病逝的事情,沈晨就急急忙忙赶来,周不疑就一直住在家中。

    后来等诸葛玄的丧事办完后,沈晨也派人去刘先府邸问过情况,但得到的答复是周不疑不来了。

    这让沈晨有些遗憾。

    可最近这段时间才知道,不是周不疑不来,而是他的母亲不希望他来,将他留在了家中,想继续送他去岘山书院读书。

    倒不是他母亲知道荆州投降派们势大,不想让周不疑和沈晨扯上关系。

    而是沈晨才十二岁。

    后世任何一个母亲在送孩子去上学的时候,看到两个老师,一个是国家级教授,另外一个是个初中生,用脚指头想都会选择前者。

    所以周不疑的母亲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跟着一个学识未知的人读书。

    宋忠乃是名闻天下的大儒,让周不疑继续留在岘山书院,跟着大儒学习知识,才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刘先看到沈晨今日辩论,七经几乎是倒背如流,任何典故都说得信手拈来,就连《春秋》三传这样字数众多的书籍,都能聊得如此透彻,自然让他认可了沈晨的才学,打算回去劝说妹妹,把周不疑送来读书。

    这对于沈晨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邓洪和刘先又与沈晨聊了一会儿,这才告辞回去,他们也需要去向刘表禀报今天的事情。

    对于那些投降派,刘表很多地方必须保持克制,即便猜到那些劝他归附曹操的人,背后可能有亲信蔡瑁和蒯越的主导,他也不能说出来。但现在能看到他们吃瘪,对于刘表来说,也是件高兴的事。

    等他们走后,现场就只留下了沈晨诸葛亮诸葛均以及一些乡民,感谢了乡民之后,沈晨与诸葛亮对视一眼,同时笑了起来。

    从今日起,至少在立言这件事上,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不过也不能大意。

    这些人仅仅只是第一波试探的罢了。

    真正的名士还没出场呢。

    比如王俊颖容隗禧等上书反对刘表阴结袁绍,让他归附曹操的人。

    所以真正的麻烦还在后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