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失于农而好于学,贫于家而长于志(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人正说着,沈晨就已经从大门口走出来,在门外除了邓洪和刘先这两个刘表派来帮忙站台的以外,还从黄门亭调来了二十护卫维持秩序。

    此刻门外已经有不少人,粗略看去,约有二三百,其中一部分是带小孩过来读书的家长,有部分是周边看热闹的乡民。

    其他的就是砸场子的士子,来围观的普通士子,以及像诸葛亮王粲潘濬等来密切关注此事的友人。

    沈晨出来后,外面诸多家长喊道:“沈小郎,我带孩子来读书了,还带了束脩礼。”

    “小郎,是今日开课吗?”

    “小郎,我家非常贫困,连一根腊肉都没有,只能带了两块饼过来相送,你能收下我儿子吗?”

    “我家孩子已经十七岁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来就学。”

    诸多乡民纷纷上前。

    他们身边都带着孩子,有的五六岁,有的七八岁,大部分都在十岁左右,甚至还有十五六七岁的青少年。

    古代的识字率是非常低的,特别是在纸张都没有普及的汉代,受限于,人们读书习字,往往要靠竹简和名师教导。

    所以能够读书,最少都要是寒门豪强级别,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人才可以读书,最普遍的则是世家有自己的家族内部教育。

    而广大乡民百姓则完全没有受教育的土壤,因此七老八十都不识字者比比皆是,周边乡村平民和贫民子弟,稍微有些卓越见识者,都不想放过这个机会。

    因此抓住时机,送孩子过来,哪怕是已经青少年,也希望他们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沈晨笑着说道:“诸位放心,先贤孔子曾经说过,“有教无类。”,不管是任何人,都应该有学习知识的权力,孔子也是十五而志于学,不管任何时候读书习字都不算晚,而且礼物不在于珍贵,即便是两块饼,也能来读书。”

    “那就好那就好。”

    乡民们原本惴惴不安的心情顿时放下来,他们能送自己子嗣来读书,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就怕沈晨不收。

    正在这时,有人忽然说道:“子曰:“有教无类”,然“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既无束修,何谈礼耶?如此无礼,耶能收徒,岂不见笑大方?”

    沈晨皱了皱眉头,看了过去,见是个年轻士子,心道你这厮才无礼,遂说道:“诸位要想辩经,待会进来自便,现在请容我招收学生。”

    “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那士子强硬道。

    沈晨顿时脾气上来,拂袖道:“束脩,礼之薄者,道尊而后知敬学也,人皆知《礼记》云:正心诚意。乡民虽无束脩,乃能失于农而好于学,贫于家而长于志,此莫非谓之心诚否?便是先师亦能免颜回之束脩,你这厮却只在乎此番俗礼,当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当时收学生需要十根腊肉作为礼物,注意是礼物而不是学费。因此如果没有给腊肉的话,就会被视为无礼。有句话叫做“古闻来学,未闻往教”,而这束脩,其实就是代表着你诚心求学的一种态度。

    所以当时如果没有给束脩做礼物送给老师的话,老师会很生气,值不值钱另说,至少会让老师觉得心里不舒服,觉得这个学生求学态度不是很好。新笔趣阁

    而那名士人指责沈晨的地方,就在于乡民不送束脩,他却开心地收学生,不管是对乡民来说还是对沈晨自己来说,都是一种无礼的表现,没有礼仪的人,又如何能够收学生呢?必然会被大家嘲笑。

    可是他不会去想,底层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十根腊肉对于他们这些世家大族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年到头一块肉都不一定吃得上的底层来说,拿十块腊肉做礼物,那是很大的负担。

    因此这种人,完完全全是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心态,自己恬不知耻,却跑来指责沈晨这样免大家送礼,免费教授百姓读书的人,显然是一个只知道死磕礼法书籍的腐儒罢了。

    本来沈晨还想着给他点颜面,到时候进去再谈,结果他非得在大庭广众下继续追问,那沈晨自然不客气,上来痛骂他一顿。

    这种人简直是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

    那士子被驳斥得一愣一愣的,还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结果周围人倒是一片叫好。

    “好,说得好。”

    “这话倒是不错,乡民们虽然没送礼物,可人家是抛弃了家中农业前来读书,宁愿饿着肚子过来,这难道还不够心诚吗?”

    “正心诚意,正的是心,诚的是意,人家沈小郎是对的,那人倒有些舍本逐末了。”

    为沈晨叫好的大部分都是寒门或者底层人出身的士人。

    他们虽然阶级要比平民和贫民高一点,但至少是离底层会近一些,知道底层人的生活有多艰难。

    人家拿不出束脩,本身就代表了家境已经非常贫困。

    即便是非常贫困的情况下,却愿意在这个时候不去从事农业生产,而来沈晨这里求学,还不能够证明求学的心有多诚吗?

    所以那人被骂也只能是活该。

    这边沈晨骂完之后,就招呼外面的学生家长们进来,一一登记,写下姓名、籍贯、年龄等等,送来的束脩都一一收下,因为总有家境稍微富裕一点的,给得起见面礼。

    而那些家境特别贫困者,很不好意思地空手而来。沈晨不仅没有收礼物,还说如果孩子学得好,他还会奖励一些东西鼓励他努力读书。

    一时间众人想法不一,各有念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