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司马懿的投降条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好的事情,我们是降将,若还是战时,降将有用处,还是能够得到重用。但南方打赢这场战斗,天下承平,还要降将做什么?至于宗族人口和土地.”

    王凌眼巴巴地看着他,太原王氏是一个大家族,但组织结构比较松散,他作为领头羊也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王氏利益,所以他希望的是保留自己那一支的人口和土地。

    可司马懿却摇摇头道:“这也很难,分离世家人口,削减世家土地是南方大汉的国策。当年光武皇帝做度田令,是因为他由世家大族支持起兵才能够夺取天下。但刘备这厮手下多有寒门,南方世家被他杀了不知道多少,岂能会废掉这个国策?”

    刘秀建立东汉后也想通过土地改革缓解日益尖锐的土地问题,但他成功是靠南阳和河北世家支持才夺的天下。结果度田令一下,反对者如云,迫于世家压力,刘秀也只能让这个命令不了了之。

    而刘备在南方建立汉朝,主要支持者是刘琦以及荆州寒门,甚至荆州世家里庞家、黄家、马家等少数家族,还是支持他进行土地改革,背叛阶级有理想的大家族。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刘备迅速通过土地革命获得了荆州的底层平民支持,然后有了优秀的兵马来源,就不需要世家的兵力。

    之后他马不停蹄夺取巴蜀以及江东,通过底层平民以及寒门的帮助,不断打压世家力量,甚至还拉一派打一派,拉拢的一部分世家不会收缴全部土地人口,给他们留下一部分,并且优先选他们做官员。

    一系列操作下,南方的土地矛盾大大缓解,虽然若干年后可能会有新的利益集团组成新的世家出现,但至少目前来说,土地改革是大汉的国策,绝不会因为司马懿投降而改变。

    听到司马懿的话,王凌顿时有些失望道:“如果宗族不能延续,人口和土地不能保留,那投降过去还有什么意义?”

    司马懿笑道:“可以给后世子孙一个机会,交出人口和土地,投降之后,南方大抵也不会太为难我们,就像江东世家投降之后,多会授予官职。职务不高,但总归有希望。何况我们是带十二万人投降,职务不会低的。”

    “大都督的意思是,我们最重要的,是希望能够得到妥善安置?获取一个能够晋升的官位?”

    王凌试探性询问。

    “不错,除了这些以外,还要有爵位、散官、勋官,南方官员改制,我都一清二楚,不求能有个实职高官厚禄,但希望能为子孙后代求个上升阶梯。”

    司马懿点点头:“现在南方虽然实行科举取士,但百姓能有几人识字?我听说南方的官员依旧是世家出身的较多,按照这样的发展,将来天下官员,还是得多出身于世家大族,我们的宗族,就还有壮大的可能!”

    不得不说,虽然司马懿一肚子坏水,但他确实做到了知己知彼。

    如今南方的官制虽然依旧保留着三公九卿制度,但实际上已经进行了改制,分为职官、爵位、勋官、散官,跟唐朝相当。

    而且三公九卿没实权,三省成为中央实权职务,历史上隋唐时期开六部,目前南方大汉还没有开六部,六部职能主要集中在三省里的六曹尚书当中。

    所以基本上只要把六曹尚书改为六部,整个制度基本上已经跟唐朝没什么区别。

    由于汉代世家的能量还是很大,且底层平民百姓的识字率不高,就算沈晨在南方开科举取士,为官者也大多数都是世家子弟。

    司马懿认为,他们可以把土地和人口交出去,但也不希望南方大汉亏待了他们这些投降的人,除了应该有的高品级官职以外,最重要的是能够保留子弟的上升通道。???..coM

    按照大汉目前的制度,爵位、散官和勋官都没那么容易册封。

    即便是沈晨自己,爵位是武乡侯,勋官是上柱国,职官是骠骑大将军,没有散官职务。

    诸葛亮倒是有个散官职务,他的官职全称是,金紫光禄大夫、正治上卿、文安侯、丞相,其中金紫光禄大夫是散官、正治上卿是勋官、文安侯是爵位、丞相是职务。

    本来按照刘禅的意思,像关羽、沈晨、诸葛亮、张飞这些国之重臣,封赏都要往顶格封,职务官是实权正一品,散官勋官爵位,也都应该是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国公这样的待遇。

    但诸葛亮坚决不干,并且屡次上表规劝刘禅封赏散官勋官和爵位的时候应该要谨慎,千万不能随意封赏。

    原因在于看似散官和勋官爵位没什么用处,但实际上对家族的庇护和成长有很大帮助。

    就像汉初的时候封爵都十分金贵一样,现在散官和勋官也都十分珍贵。

    或者说,是正四品以上的散官和勋官比较珍贵。

    因为按照汉朝律令,正四品以上的散官和勋官以及关内侯以上的封爵都有门荫,级别越高,给子弟的门荫入仕级别就越高。

    如果一个官员有正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县侯的散官勋官与爵位,那么他可以让自己的三个儿子直接入仕,而且入仕就是正五品起步,且基本都是职务官或者散官。

    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家族当中有顶尖勋官、散官和封爵,就可以至少保证一个子嗣顺利入仕,起点还很高。

    同时要是子嗣比较出色,得到重用继续往上升迁,又能得到顶尖勋官、散官和封爵的话,那么这个家族的荣华富贵,就能一直持续下去。

    看起来跟那种四世三公还是有点相似,但双方还是有很大区别。

    四世三公这种,汉朝前中期三公有实权,再加上复杂的关系网络,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能够扶持子弟一路上升,让子孙继续当三公掌权。

    但南方汉朝的这个制度基本都是唐宋时期的制度,唐宋的顶级勋官、散官和封爵都能门荫,甚至皇帝还往往会格外恩赐同进士出身,可却基本没怎么诞生出权倾朝野的世家大族出来。

    就像宋朝权相吕夷简,几个儿子都门荫入仕,也没见到有吕世家族。

    所以这个制度表面上看好像会维持家族长久利益,但实际上能不能得到重要也往往要看君王,因而真正施展起来,难度还是非常大。

    不过就算如此,也还是会给予那些重臣子孙后代一条上升捷径,因此诸葛亮才提出勋官散官和封爵谨慎对待,除了确实有功劳的开国重臣以及做出重大突出贡献的官员以外,基本都不会授予。

    而司马懿的目标,则正是希望获得一个比较高的勋官、散官或者爵位,以保证家族利益连绵长久。

    www.yetianlian.info。m.yetianlian.info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