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收回拳头再出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到来敏的话,当即大怒弹劾。

    “陛下,丞相想退兵,并非丞相自己考量,而是与骠骑将军和大将军商议过。难道来敏比骠骑将军和大将军还会知兵吗?若是陛下听信了来敏的话,岂不是把国家大事都葬送了?”

    “不错陛下,臣也认为来敏此番用意险毒,国家大事,就应该交予有能力的人来承担,岂能在那里坐而空谈?请陛下治他的罪过。”“请陛下罢来敏!”

    众人纷纷起身向刘禅请奏。

    “陛下,我.”

    见到自己被大家都攻击,群情激愤,来敏瞠目结舌。

    他性格狂妄情商低,在朝堂根本没什么朋友,又说什么靠关系,得罪了大批荆州世家,自然被众人嫌弃。

    刘禅一时左右为难。

    来敏情商是不高,平时教导他读书的时候,一副指点江山天下无英雄的模样。

    但总归是自己的老师,刘禅还是比较尊师重道的。

    历史上他对教过自己的老师都不错,像来敏即便是如此狂妄,也是在诸葛亮死后马上起复,可见他比较怀旧。

    “陛下。”

    最后还是诸葛亮见他为难,便说道:“来敏虽狂言,但终究是书生意气之见,请贬三级即可。”

    刘禅便说道:“那便依丞相之言,贬三级吧。”

    “陛下.”

    来敏还想说点什么,但看着满朝愤怒的群臣,最终也只能闭口不说了。

    “丞相,退兵回来,那何时才能北伐啊。”

    直到这个时候,张飞才询问。

    他和关羽一直不说话。

    虽然之前开会的时候,沈晨和诸葛亮已经说服了他们。

    但关羽和张飞其实都不太想退兵。

    主要是他们年纪也大了,不知道还能活几年,再加上北伐一直是刘备的夙愿,就想一直打下去。

    只是现在刘备一死,确实军心士气低落,加上粮草有些困难,这才不情不愿答应。

    而且还只是退河南的兵马。

    关中和淮南肯定不退,继续在长安以及合肥与曹军对峙。

    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便是下次北伐是什么时候。

    诸葛亮沉声道:“河南主力的兵马先退回南阳休整,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在关中与淮南固守为主,曹魏是不会把主力调往别的地方的,一旦河南空虚,南阳主力便能一路杀到洛阳去。还请大将军、车骑将军放心,退兵回来,受损的会是曹魏,我们稍微休整一两年,便能再次北伐了。”

    “一两年啊?”

    张飞痛苦的揪着头发道:“还要那么久吗?”

    “不用太久的,不用太久的。”

    关羽闭上眼睛,喃喃自语道:“若是我在淮南能击破曹军,曹军说不好就要调集主力来了。”

    “能胜自然不用太久。”

    沈晨也环顾众人说道:“只是现在河南兵马俱为疲惫,还是以休整为主。我在关中已经休整一年,可以先与曹魏打打局部战争,若能夺取河东,威胁并州,则可让曹魏惊惧,也许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大军主力就能再次北伐了。”

    “若是如此就太好了。”

    刘禅连连点头道:“那就依丞相之言,先把河南的兵马撤回南阳来,此事就交予丞相了。”

    “唯!”

    诸葛亮俯首拱手应是。

    之后众人又进行了政议和农议,商谈起了今年的政务以及农业情况。

    目前经济上来说,南方保持得非常不错。

    因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汉朝自己铸造了五铢钱在南方流通,加上蜀锦、布匹、烈酒、粮食、铁器等硬通货的产量还不错,所以经济相对比较发达。

    特别是手工制造业蓬勃发展,以南阳、长沙、江夏、蜀郡、巴郡、吴郡、丹阳等地为核心基点,长江为航运,东西流通顺畅。

    甚至北方的曹魏民间都用南方汉朝的五铢钱作为货币,这比还处于以物换物的北方来说好得实在是太多。

    除此之外由于南中和交州的平定,沈晨在交州番禺建设港口,积极开拓近海。又派遣队伍从永昌郡沿着茶马古道,探索西南掸国、汉越、发羌、车离以及东南亚吕宋岛等国。

    汉人与当地人进行贸易,用汉朝产的瓷器、铁器与东南亚的土著换取金银铜铁还有香料物资,赚得盆满钵满。

    事实上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与东南亚地区贸易就从汉朝开始。

    菲律宾和缅甸都出土国汉朝五铢钱、蕈状铜钺等文物,甚至后世的越南全境,就是汉朝的交州的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之所以没有继续扩张将整个东南亚给收编,还是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救了他们。

    要不是古代东南亚瘴气漫天,瘟疫流行,崇山峻岭,热带丛林,不利于古代军队行军作战,汉朝就已经打到印度去了。

    不过虽然东南亚不利于行军,行商还是可以。

    那里物产丰富,资源富饶,依托茶马古道和近海贸易,就能够进行一定的商业活动。

    唯一可惜的是现在岭南和南中地区还是开发不足,人口太少,道路状况也不行,目前也只是开拓出了商道,实际对外贸易量很小,经济主要依靠荆州益州和扬州之间的内部循环。

    农业上南方解放了大量土地和劳动力,通过占城稻以及沤肥技术,生产力大大提升,生产关系也随之大大改变。

    原来的生产关系结构十分不利于国家发展,人口和土地都被大地主大世家控制。

    但随着刘备集团在南方打压世家,解放人口,自耕农的比例目前占据国民人口的八成以上,比以往只有一半甚至低于一半的自耕农比例高得太多。

    地主阶级不能说没有,可已经少了许多。世家大族拥有的土地和隐户比例小得可怜,纵使是有人口,也多是雇佣人口。

    所以在农业上南方已经不比北方差。

    关键在于供应速度。

    道路太差,运输缓慢是根本因素。

    就好像历史上季汉一直不缺粮,诸葛亮每次北伐,前线打仗却一直受困于粮草不足屡屡退兵一样。

    河南战场肯定是不缺粮的,受粮食困扰的主要是关中和淮南战场。

    准备了三年时间,才能支持沈晨从汉中一路打到长安,沿途的损耗可以说是比曹魏高得太多,汉军一天用粮都够长安曹军数日用度了。

    不然的话曹魏一开始也不可能采取坚守战略。

    只能说要不是沈晨神勇发挥,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打破了长安,缴获了曹军物资的话,曹魏再坚守一段时间,他大抵就只能因粮尽而撤兵了。

    因此关中和淮南还是要面临这个问题。

    好在沈晨正在解决。

    他通过官府政策吸引百姓去关中开垦,又让军队闲暇时进行军屯,增加产粮。

    关羽那边也可以征召百姓去淮南种粮食,就地耕作来补充军粮,以缓解粮草供应不足的情况。

    另外趁着这段时间把主力从河南撤回来,就可以巩固长安和淮南。

    通过南阳往长安运送粮草,再通过长江水道往淮南运粮,先存储一批粮草,过个一年半载,储蓄得差不多,自然可以再次开启北伐的道路。

    所以总结来说。

    从河南退兵并不是停止北伐,而是把事情先放缓一段时间,将军队和粮草问题重新整顿好再出兵。

    就好像打架的时候,一拳打出去,打完之后,要收回来,缩紧拳头,积蓄力量,然后再挥下一拳。

    沈晨和诸葛亮,就打算在这一拳又一拳当中,将曹魏活活打死!

    这天气,白天毫无精力,从下午五点开始才算是有点精力了。本来想明天再发的,但想想已经答应今天两更就更了,明天到周末还是单更,然后周一继续双更。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