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吴郡陆氏,恭迎将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鱼群。

    这里家家户户都有渔船,很多人甚至干脆就生活在船上,若非在纵横交错的湖泊群中勉强还有一条大路官道能走,恐怕魏延的军队都要制作船只才能出行。

    到了吴县之后,一切都好像平和了许多,没有其它郡县那乱糟糟的景象,也没有大量百姓起义、叛乱四起,四处烧杀抢掠的情形。

    百姓们看到荆州军也只是好奇地打量一眼,然后站在田埂边,渔船上远远地观望,或者继续做着各自的事情。

    没有谁上来向他们请求归顺,就好像他们只是路过的过客,大家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魏延刚开始摸不着头脑,但走着走着,大抵是明白原因。

    吴县周围湖泊实在是太多了,水路极为发达,陆路条件反而很差,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水道网络就是本地百姓的保护伞。

    就算有外敌入侵,百姓们只需要开着船只往湖里芦苇荡一躲,谁也找不着他们。

    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依附荆州军保平安。

    见此情形,魏延也没有搭理,只要百姓们不组织人马来攻打他们,他们就互相当没看见就是。

    目前他的任务是破了吴县,然后立即直取建业。

    刘备集团的军规是非常严格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允许劫掠百姓,一旦被发现主将要被斩首。

    因此魏延属于是轻装急行,从东南丘陵山区出来之前,在山越人那里补充了最后一波粮草之后,每个人身上只带了二十天干粮。

    在不能就地劫掠百姓补充粮草的情况下,二十天之内从钱唐杀到吴县,再从吴县杀到建业,可谓是时间紧任务急,魏延自然没工夫浪费多余的时间在不相干的人身上。

    此刻他在队伍最前面,匆匆忙忙地顺着道路前行。

    这里不仅道路两侧遍布水田、湖泊、湿地,就连空气都是湿润的,脚下的泥土好像从未干过,充满了一种柔软的质感,令人很是不安。

    但好在一切都很顺利,穿过密密麻麻的湖泊沼泽,渡过波涛流淌的娄河松江,越过树木丛生的森林旷野,在八月底,九月初的时候,魏延终于抵达了吴县城外。

    吴县在后世苏州市吴中区,可此时的占地面积却没有后世的十分之一大,只是一座两三平方公里的小城池。

    城外水道纵横交错,虽然还没有开挖京杭运河,却本身就已经有了很多河流穿过城内城外,顺着林荫小道一路往北,魏延就看到了那座城市。

    亭舍就在小河边上,有一座木桥连接着两岸,在那亭舍附近,站着很多人,因太远倒是看不清楚,只是隐约见到那边人影幢幢。

    魏延脸色顿时严肃起来,他挥挥手示意士兵们停下,然后呼啸一声,立即就有数名斥候飞奔而出,向着前面快速跑去。

    很快斥候们到了河边,找了一处田垄做掩体,隔着二十多丈的距离远远观望。

    就看到那亭舍边站着的并非严正以待的甲士,也非前来投奔想要归顺刘备集团的江东民众组成的叛军,而是一群穿着宽大绸缎长袍,戴着冠、佩着玉、剑的士人。

    士人?

    当听到斥候们回报的时候,魏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刘备集团对待世家大族是比较严苛的,他不限制世家大族当官,但限制世家大族拥有的人口、土地。

    这对于江东世家来说,无异于要了他们的命。

    所以哪怕他们攻破了钱唐,所过之处各地世家大族对待他们都是采取的不合作甚至敌视的态度。

    也就是现在世家大族经历多次孙权政权的失败,将很多人口和粮草都给予了孙权,令他们严重缺乏兵力以及部曲。

    否则的话说不好私底下很可能大量世家会串联起来,组织兵马与魏延庞德他们开战。

    但即便是世家虚弱,不敢挑起事端,至少也是态度不友善。

    毕竟他们尚不知道濡须口被破,曹魏援军遥遥无期的消息,自然还在盼望着北方曹军王师归来。

    在这种情况下,忽然有一群士族在城外迎接他们,这让魏延会怎么想?

    有诈?

    这是魏延闪过的第一个念头。

    但紧接着他就摇摇头,把这个念头从脑子里甩出去。

    周围稻田一望无际,除了湖泊以外就是河流,城外的森林经过多年砍伐早就变得稀疏,很难藏人。

    在视野算是较为开阔的情况下,几乎根本无法伏击。

    总不可能敌人就派那数十名士人过来送死吧?

    想到这里,魏延按下了心中的疑惑不解,命令士兵们继续前进。

    很快他们就到了那小桥边,对岸数十名士人见到大军到来,顿时激动起来,纷纷在桥边亭舍下等候。

    因河对岸较窄,大军一次性不得过,且魏延也想知道对方在干什么,于是他只带了数十名亲卫,孤身过桥,来到了桥对岸。

    就看见一名三十余岁的士人缓步向前,到了魏延面前,拱手行礼道:“吴县陆氏,恭迎将军。”

    紧接着,又一人上来,拱手道:“吴县公孙氏,恭迎将军。”

    “吴县张氏,恭迎将军。”

    “吴县顾氏,恭迎将军。”

    吴中四姓,陆、朱、顾、张,除了朱氏以外,皆到场。

    魏延颇为惊讶。

    江东士族尤其以吴中四姓为代表。

    朱氏没来他不出意外。

    毕竟朱家以武事吴,朱桓父子对孙权忠心耿耿,现在还在帮孙权驻守城池,不可能会来归顺。

    但其余姓皆到场,难道他们愿意跟随汉王,自愿削减土地和人口吗?

    魏延十分不解,开口询问道:“你们都愿意归顺汉王?”

    “不错。”

    那为首的吴县陆氏人名陆冒,乃是陆逊的亲弟弟,他上前说道:“我等愿意归顺。”

    “倒是稀奇。”

    魏延笑道:“我军所过之处,百姓兴高采烈,世家则唯恐避之不及,没想到到了吴县,世家皆愿意归顺。”

    “这都是因为沉大都督当年的恩惠。”

    陆冒说道。

    “大都督的恩惠?”

    魏延不解,问道:“是什么事情?”

    陆冒就道:“兴平元年,曹操屠徐州,大都督从徐州南下至荆州避祸,路过淮南,曾经以新野邓氏的名义给我从祖季宁公写信,要他小心袁术,当时陆氏皆跟随季宁公在庐江。从祖得信之后,便遣我兄及从父数十人回了吴郡,不久之后,袁术派孙策攻打庐江,我陆氏宗族百余口,便因那封信有大半幸免于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