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为天下百姓讨个公道(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能聚集上千奴仆,可见世家大族奴仆有多少。

    简单来说,沉晨写出这书,并且在书中提出,以律法限制皇帝、大臣、世家大族的权力,并且严格制定人命大于天,法律大于天的制度,以不能更改的最高法为基础进行大力维护。

    如果按照他书中提出的概念实施,那么将来各县、各州的司法权将从县令、郡守手里收归国有,而中央廷尉为最高法院,在各地设立分院。

    并且国家将再设立两个监管部门,一个监管部门查官员问题,另外一个部门核查地方断桉的遗漏。

    听起来是不是耳熟。

    就是公检法。

    但实际上在古代它的名字叫三司。

    是的。

    沉晨不是在抄后世作业,而是在抄的隋唐以后,到宋朝的作业。

    从隋文帝开始,死刑权力收归中央,并且设立三司,所有地方上的死刑都必须经过三司和皇帝审核批准,否则决不会执行。

    也就是说,公检法的存在从隋唐之后就已经有了,只不过皇帝的权力依旧无人限制。

    隋唐以后,除了皇帝可以乱杀人以外,在地方上再像汉代这样,随便一个县令太守就能灭人全族的事情,已经少有发生。

    世家大族没落其实也是从这之后开始。

    人们都说科举终结了世家。

    可在隋唐之后,世家大族再也不能像汉代这样,靠着一人成为朝中高官,家族在地方胡作为非,肆意收拢奴仆,杀戮民众。

    当中间权力被朝廷收走之后,他们也就变成了没有爪牙的老虎而已,虽然还是庞然大物,底层百姓依旧惹不起,但终究再也不复今日这般肆无忌惮。

    因而沉晨并不是在搞什么人人平等,也不是在搞什么人权至上,只是在向隋文帝这样一位伟大的千古一帝进行学习,在大范围上保护底层百姓,即便不能杜绝,可至少能很大改善这种局面。

    而唯一与隋文帝不同的是,沉晨更进一步,希望能够限制皇帝乱杀人的权力,同时也希望“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不再是个空谈,仅此而已。

    因此沉晨的最终目的,其实是在抬出隋唐以后的公检法,让原本视大汉百姓如草芥的世家大族,高门权贵,在法律面前,变得人人平等,从此再也不敢肆意对底层人进行残害。

    只是在周不疑看来,他提出的概念和想法,还是太先进了,让他有些惊惧。

    底层百姓害怕权贵是因权贵势力强大,可以随便杀他们。

    黄浮做东海相,触怒他的人“无少长皆考之”。荀昱荀昙兄弟做地方官“纤罪必诛”,史弼做平原相,一太学生触怒了他,“弼即箠杀赍书者”。

    太守权力实在是太大,而这些权力又会包庇他们的家族,让他们的家族在地方为非作歹,随意欺压百姓而不会被处理。

    而沉晨抛出《人论》仅仅只是个开始,继续下去,将会让世家大族在底层百姓面前不再有威严,底层百姓不惧怕世家大族的时候,那么世家大族就会感觉到恐惧。

    这也是在掘世家大族的根。

    沉晨的论调必然也是与天下当权者为敌。

    当一个世家大族不能再随便杀自己的奴仆,欺压自己辖区百姓的时候,那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曹操如果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屠城,那他手中的权力还要了做什么?

    所以沉晨的这些论调,在他们眼中肯定是形如废纸。

    但沉晨却觉得,汉朝是个野蛮的时代。

    隋唐的制度与之相比,进步了太多。

    常言道领先一步是天才,领先十步就是疯子。

    可沉晨认为,汉代和隋唐都是封建王朝,它们没有本质区别。

    因此即便从汉末公元200年,进步到公元581年,这项制度领先了将近四百年,大抵也不至于立即让国家崩溃。

    而且他也没有失心疯到现在就发表,而是打算先研究研究,与刘备诸葛亮他们探讨探讨再做计较。

    毕竟相较而言,刘备可从没乱杀过无辜,总共就杀过三个大臣,一个彭漾鼓动马超造反,一个刘封对关羽见死不救,一个张裕散布谣言。

    除了最后一个张裕可能罪不至死,另外两个基本是死有余辜了。

    所以沉晨即便在书里指责了刘备的老祖宗,大抵他也不会过于生气,到时候大家好好商谈推广沉晨书中的律法以及规章制度就是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

    在限制地方官员、朝中大臣、世家大族肆意杀戮底层民众这个权利之外,势必会造成一个法制较为宽松的社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能会不太利于统治,但却一定利于吸引民心。

    沉晨目前还在研究《人论》,他觉得等写完推广的时候,应该江东已经灭掉,之后就是汉魏南北朝的时代。

    此时如果南朝法制比较宽松,法律又比较保护底层民众,那么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历史上魏国的法制较为严苛,对底层百姓的压迫极为严重,特别是屯田制度,早期屯田制度还好,官府与屯田民五五或者六四分账。

    到晚期就比较离谱,八二甚至九一都有,官府拿走八到九成,只留给百姓一到两成收获,闹得屯田民造反不计其数。

    还有生人妇就不用多说,对世家大族较为包容,对底层百姓的保护不够,民心并不是对曹魏归附,不然后来也不至于司马家轻松就能夺了曹家江山。

    因此沉晨认为,南朝的律法应该是主要打击官僚阶级、世家大族对百姓的侵害行为,保护百姓的利益。

    但同时也不能过于松弛,有罪该罚,无罪当放,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上位者也不能任凭自己的喜好做事,尽量要保证百姓的利益。譬如屯田制度真八二甚至九一,完完全全是剥削百姓,显然是不行的。

    凡此种种,沉晨就是打算建立一个制度较为健全,中央集权程度较高,政治清明,法律严格,保护底层的一个国家。

    这样北方百姓一看,南方朝廷居然是如此正常的一个朝廷。

    不允许随意杀戮民众,也不允许世家大族侵占民众的田地和人口,一直在维护百姓的权益。

    再看看曹魏。

    简直是不能再看了。

    到时候还不得扶老携幼,纷纷投奔南方?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文化入侵的一种方式。

    沉晨要告诉北方百姓的是,曹魏不管你们的死活,我管。曹魏压榨剥削你们,我不会。曹魏可以随意把你们的三族夷灭,季汉绝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就这么简单的三个理由,大抵也就足够天下民心归附了。

    周不疑沉默片刻,还在回味着书中的内容,片刻后,对沉晨说道:“师兄刚才烧了密信,北方有变了吗?”

    “嗯。”

    沉晨缓缓站起身,他此时穿着儒服,桌桉上俱是笔墨纸砚,平时写书研究制度和社会情况,还会为给学生讲课备备课文,打扮像个谦谦儒者。

    但当他起身之后,整个人就变了,摸向了挂在旁边墙壁上的虎胆刀,沉声说道:“天下四方,韩遂马超势力覆灭了,今就变成了天下三分。去岁大疫,三方都不动刀兵,陈平已久,也该到了动手的时候。”

    周不疑说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怕引起三方再次大战。”

    “就怕不战。”

    沉晨仿佛从儒者变成了大将,气势凛然,昂然说道:“要想扫清这乱世,就得战场上决高低。天下不该三分,也不该二分,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曹操和孙权的势力,不是一个仁义的势力。天下百姓受的苦太多了,也太久了,终究要我来讨个公道。”

    说罢他握住虎胆刀,昂首阔步出门去,对门外的两位弟子说道:“单彝吴当。”

    “末将在。”

    “传令,大军开拔,奔赴宛城。”

    “唯。”

    二人前去传令。

    宛城目前前线有人马五万,武关一万。

    但沉晨这次打算出兵五万,不可能将宛城的人全部带走。

    因此抽调章陵、南郡部分士兵,这样加上剩余的两万人,南郡有个三万人驻守应该问题不大。

    只是这样的话南郡章陵更加空虚,郡兵几近于无,城防也完全空守,只剩下江陵还有不过数千人,整个南郡已经变成了没有设防的区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