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三年休养,建安十九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与刘备的体量差距太大,导致孙权再怎么发育,总体实力也比不上刘备。

    因为你在发育,人家也在发育。你发育得到10点经验,人家得到100点,差距在无形中反而越拉越大,这就是现实。

    所以沉晨根本不在乎孙权推广他发明的技术,甚至希望他帮忙推广。

    等到将来消灭了江东,这些技术就已经在江东生根发芽,就不需要官府再费时费力传播新技术了。

    而与曹操刘备孙权相对应的是韩遂马超。

    孙权再窘迫,好歹名义上拥有一块地盘,可以慢慢通过内政休养,渐渐壮大。

    韩遂马超情况就差很多。

    因为西凉贫瘠,有人口但不富裕。关中土地肥沃,却几乎没有多少人口。???.biQuPai.coM

    二人也不可能把西凉人迁往关中。

    这就导致他们几乎没多大发展空间,只能安于现状。

    好在汉时甘肃的水土流失没那么严重。

    后世着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曾经研究过,他认为汉朝甘肃山上都是郁郁葱葱,到处森林被覆。

    而山上的林区还往往延伸到山下的平川原野。这些茂密的森林间杂着农田和草原,到处呈现一片绿色,覆盖着广大的黄土高原。

    并且当地水资源丰富,汉安定郡的朝那湫,方四十里,停不流,冬夏不增减,不生草木。

    在资源相对还算不错的情况下,韩遂马超治下的汉人耕作小麦、粟,胡人放牧牛羊,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生态,不至于令他们困顿。

    只是发展空间就这么点大,他们的本部人马相对较少,比如韩遂只有四五万大军,马超则只有两三万,需要加上其他关中联军的诸侯,才堪堪有十万人马,不算强盛。

    哪怕他们能够发动胡羌,一下子拥众二三十万,可都是胡羌部队,不是他们的本部。一旦本部人马受损,那些出兵帮助他们的胡羌王恐怕第一个倒戈。

    因而在未来发展空间上,刘备和曹操差不多,孙权次之,韩遂马超势力垫底,可能要不了几年,连孙权的兵马都要比他们多不少了。

    现在四大势力,基本都处于停战期间。

    建安十六年之后,天下出现了短暂的平静,没有人主动挑起战事,也没有人选择征服四方,大家都在安心发展。

    长江上每日来往的货船无数,荆州盛产稻米运往益州,益州盛产的蜀锦茶叶井盐送至荆州,有时候还会卖到江东去,粮食虽然产的多,但最多保存一两年。

    南方的湿气太重,太容易发潮发霉了,即便是在后世高科技时代,一般也就三到六年。因此即便南方不缺粮食,也必须让两地的粮食运转起来,哪怕是拿去喂猪,也总比放在仓库发霉的好。

    在这种情况下养殖业渐渐兴起,短短两三年间,荆州益州百姓丰衣足食,吃不起饭的人越来越少,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粮价盐价低廉,颇有些文景之治时候的味道。

    沉晨甚至还考虑过取消丁税,摊丁入亩,以此来大量增加人口。

    世人都知道,我国历朝历代人口浮动往往在六千万左右,但到了宋朝之后人口飙升,宋明巅峰人口都超过了一亿,到了清朝则达到了四亿。

    有专家学者认为,宋明人口突破一亿是因为南方双季稻,加上宋朝发明了沤肥技术,粮食大增产,人口突破一亿。

    而清朝人口爆发性增长是因为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引进,生产力的大大提升。

    但不能忽视的是,雍正摊丁入亩也为人口增长提供保障。

    雍正之前,历朝历代都收两税,人口税和田地税。人口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限制了人口增长。

    百姓本来就穷,多生一个就得多交一份税,使得大家都不愿意多生。

    即便是生育了,也要想办法隐藏起来,当隐户。

    这就造成了隐户大大增加。

    而摊丁入亩不用缴纳丁税之后,只要有口吃的,能够把孩子养大就可以生,一家人往往就能生七八个,甚至十多个。

    再加上不用交人口税了,隐户没意义了,造成了清朝中后期人口巨幅增加。

    所以摊丁入亩的好处一是可以鼓励生育。

    好处二是让隐户没有意义,百姓就不会隐瞒出生人口的事实,登记造册的户籍人口也将大大增加。

    但沉晨思考再三,还是没有这么做。

    因为雍正敢那么做靠的是清朝前期无论从科技、军事、经济、生产力都达到了封建时期巅峰,强行摊丁入亩,推行政策。

    而现在这个时代还是太落后,即便是从世家大族嘴里薅羊毛,如今也不过是堪堪薅了不到一半出来。

    为了防止世家大族大规模叛乱,刘备只能选择大棒加胡萝卜,一边薅他们的羊毛,一边还得想办法安抚,不敢真的把所有世家大族所有的隐户隐产全部收走。

    包括少数民族在内,治下总人口一千多万,实质控制其中的一半就差不多是极限了,再搞摊丁入亩,世家大族非得炸了锅。

    所以欲速则不达,最终沉晨放弃了这个想法。

    等到建安十七年的时候,刘备集团的兵力也突破到了三十万。

    汉中在增兵。

    刘备派人前往西凉购置马匹,于汉中训练骑兵。

    骑兵人数倒是不多,也就一万。

    但这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对于将来与曹操争雄能起到很大作用。

    然后是荆州也扩充了两万部队,主要是江夏水军。

    江夏水军巅峰时期有六七万人,但几次战斗被打残了,现在慢慢扩充,恢复到了五万人。

    预计到建安二十年的时候,刘备集团总兵力将达到三十五万左右。

    这样一来,即便是考虑到后方防守问题,至少要留二十万人在益州荆州各地驻守,刘备也能调集起十五万大军北伐,堪比赤壁之战时曹操的实力。

    而在此期间,刘备集团也在积极发展军事科技,如灌钢法遍布川蜀,钢铁产能大大增加,给刘备集团带来武器装备的变革。

    等到建安十八年的时候,刘备军的主力一线部队达到了十八万人,二线郡兵部队有十二万。

    其中主力部队有将近一半用上了钢制环首刀,剩下的依旧在慢慢迭代。

    要知道汉代环首刀多为熟铁制造,但相比于还处于生铁或者骨头、木制、青铜时代的北方游牧民族,熟铁环首刀已经是全方面技术碾压。

    如此汉武帝才打得匈奴找不着北。

    现在武器又从生铁时代转变成钢刀时代,汉代的装备技术再次得到了发展,将来技术进步的变革,也将进一步弥补南北人口差距带来的实力差距。

    而就在这样的时光当中,从建安十五年年末开始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到建安十八年年末,三年休养生息,南北都得到了变化。

    到建安十九年,新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