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九章 我在桐城等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时的何秀珑,距离扬州城已不足十里。

    定国公的心再一次沉了下去,只是这一次,他是为了自己。

    以他的经验,应该可以预测到何秀珑在短时间内必定会发动反攻,他本该有所防范。

    然而,他没有。

    这种错误本不该发生!

    他的状态出了问题!

    他还是被影响了。

    是那只血淋淋的耳朵,还是周沧岳那篇臭不要脸的文章?

    或许都有,也或许还有更多。

    总之,他在最不能出错的时候出错了。

    定国公深知做为一名主帅发生这样的错误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伏尸百万,血流千里!

    定国公心跳如鼓,手指微微颤抖,还有十里,他还来得及。

    定国公猛的站起身来,可是下一刻,他的眼前一阵天旋地转,亲随连忙扶住,才不致于摔倒。

    待到定国公策马出城时,扬州城的百姓们都已经知道何秀珑打过来的消息。

    根本不用号召,街上的行人纷纷往家里跑,开铺子的关门闭市,回到家的百姓已经关上大门,正在清点家里的米袋子,这仗也不知道要打几天,家里的米粮够不够。

    扬州城虽然尚未经历战火,但是扬州城的百姓们已经很有经验了。

    别问这经验自何处得来,问就是连环画!

    有那未雨绸缪的,早早就备下了粮油米面、菜干咸肉。

    阿张嫂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两块布料,趁着这几天不用出去做工,给家里的两个娃缝两件新衣裳,今年又长高了,去年的新裳穿不下了。

    阿张从背后抱住媳妇的腰:“要不趁着这几天没事,咱们再添个小毛头吧。”

    阿张嫂啐他一口,嗔道:“死不正经的,也不怕让孩子们看到”

    这一场仗,打到日暮西山,双方鸣金收兵,定国公回到城里,下马的时候右腿竟然抬不起来了,几名亲兵又是扶又是抬,才让他安全着地。

    军医诊过,没有大病,就是太过劳累了。

    晚食只用了一碗米粥,定国公便吃不下了,这些日子,无论吃什么都没有胃口。

    亲兵服侍他早早睡下,身体明明已经很疲劳了,可却仍然无法入眠,只要闭上眼睛,脑海里便不断浮现出荆老三受累的场景。

    无奈之下,他只好睁着眼睛,望着黑暗中的屋顶,默默低语:“惠儿,你放心,我一定会把三儿接回来,一定!”

    黑暗中,似乎有一双眼睛,正在温柔地看着他

    也不知过了多久,定国公渐渐失去意识,梦中尸山血海,一个柔弱如菟丝花的女子嘤嘤哭泣,拉着他的衣袖要孩子。

    定国公心如刀割,猛然惊醒,眼前黑漆漆的,天还未亮。

    他叹了口气,正想继续睡下,门外却传来亲兵的声音:“国公爷,苒军在叫阵了!”

    定国公骂了声娘,苒军这些家伙,怎么这么早就开始蹦哒?

    他正要坐起身来,另一个亲兵气喘吁吁的声音传来:“国公爷,苒军开始攻城了!”

    定国公只觉脑袋有千钧重,晕晕沉沉,他强撑着下床,天还没亮就开始攻城,何秀珑不用睡觉的吗?

    是啊,何秀珑才多大,二十出头,想当年,他二十出头时也是这样,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

    接下来的这场仗,从天还未亮打到暮色四合,两军各有死伤。

    不同的是何秀珑回到大帐便开会,和战术小组、手下将领一边吃饭一边开会,开完会,大家各自回去,倒头就睡,片刻之后便鼾声震天。

    而定国公却又是一个将眠未眠的夜晚。

    次日天还未亮,苒军又来攻城了,定国公只能强撑着越发深重的身体再次应战。

    傍晚时分鸣金收兵,定国公还没来得及脱下盔甲,便收到了周沧岳送来的一封信,这封信就放在府衙门口。

    信里只有几个字:我在桐城等你。

    信封里还有一根手指。

    那是大拇指,右手的。

    定国公一眼便认出了这根手指,关节处有个烫疤,这是几年前才留下的。

    这根手指是荆老三的。

    右手的大拇指。

    定国公眼前一阵发黑,三儿是读书人,没有了拇指,他还如何握笔?

    继上次收到一只带血的耳朵,定国公第二次吐血。

    上次吐血时他担心影响士气,没有叫大夫,最近他的身体屡屡出问题,军医一直跟在身边,见他吐血了,连忙给他把脉,把完脉,军医在心里叹了口气,定国公问起时,他只说急火攻心,没敢告诉定国公,这次的脉象竟然隐隐有了油烬灯枯之相。

    不应该啊,定国公也不过四十多岁。

    当然,这个年代四五十岁去世的不在少数,但是定国公府的人却是出名的长寿,定国公的祖母孟老太君还在世呢。

    军医没敢说实话,可是定国公的身体却瞒不了人。

    次日,如往日那样,苒军又是天不亮便开始攻城,只是这一次,定国公没有亲自领兵,他病倒了。

    接连三日,定国公没有出现在中军帐中,何秀珑拿起千里眼看了好一会儿,有些遗憾,别说,她和定国公打仗打出感情来了,看到定国公她就激动得想要挥刀,现在定国公不在,她打仗都觉得不过瘾了。

    无疑,定国公是一个很强的对手。

    上一次,何秀珑遇到这样的对手,还是符燕升。

    这样的对手可遇不可求,要么打到他投降,要么就把他打到阴曹地府。

    这样一想,何秀珑又兴奋起来,这场仗整整打了十日,第十天,她收兵后刚刚回到大帐,便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朝廷军撤离安庆七县,这七个县的知县连夜带着家眷离开,据说走的时候卷了不少银子。

    何秀珑见多识广,听到这个消息也吃了一惊。

    知县弃城而逃,这并不稀奇,当年在晋地便已经屡见不鲜。

    可是驻军撤离,这就有意思了。

    军令如山,除非想要造反,否则没有军令,哪里的驻军也不敢轻易撤离。

    现在能够下令撤军的,放眼整个朝廷,也只有定国公一人。

    所以这道撤军的军令是定国公下的!

    虽然在打仗,可是何秀珑也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