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离经叛道起来,成了“简葬”的有力支持者。

    这是好事,只是不完全贴合他现在的想法。

    “陶氏当年阖族流放,是因为拖欠商税的缘故?陶氏现下可还有后代活着?”

    祁峟漫不经心。

    夏妍一下子就被问住了,她是镇国公府的女儿,少年时期总随着父兄守边打仗,近些年大祁军事远不如狄国强盛,北方防线一缩再缩,她也跟着辗转流离了许多地方,及笄后才回的京城。

    她对京城早些年的八卦秘闻知之甚少。

    崔海河却是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

    他轻松接过了话题,解释道:“陶家说是流放,实际是满门赐死。陶家一应女眷孩子,还没出京呢,就死的死、伤的伤了。”

    “大祁律法对商人尤其严苛,当年各地丰收,粮价大跌,陶家趁机敛聚了大量谷物,准备低价买高价卖。却不料第二年,百年不见的旱灾席卷各地,陶家囤粮无数,最终却没忍心高价抛售,只免费抵作了赈灾物资。”

    “虽说陶家是无偿放粮的。”

    崔海河补充道:“但当时国库颇丰,杜后和哀帝颁发了大量资金,以安置流民、重建灾区。”

    “雄厚的资金被层层盘剥,落到陶氏手上,自然没剩几个子儿;旱灾饥荒过后,百姓的腰包更是一个比一个瘪,陶家的主要生意客户严重流失。但杜后哀帝不知晓这些,他们只知道皇家贴补了那么多金钱给商户,陶家却交不上税了。”

    祁峟夏妍皆默然。

    “然后呢?”

    “然后皇商陶家就受罚出京,彻底败落,淡出历史了。”

    祁峟没什么反应。

    夏妍却连道可惜。

    “以陶家人的经商天赋,若非遭遇如此天灾人祸,我大祁每年的商税不知道能多上多少,国库也不至于空虚至此。”

    崔海河跟着感慨。

    “太后所言甚是。”

    祁峟不置可否。

    他皇祖母执政初期,还是很有魄力手腕在的。当年饥荒大旱,很多商户大发国难财,高价抛售了不少粮食。除了陶家,余下皇商皆缴纳了数倍于往年的税收。

    别人都交的,怎么独独你陶家交不的?

    杜后心里忌惮陶家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更何况当年的粮税全部免除,朝廷一应支出,不是啃老本,就是指着商税过活。

    最富裕最发达的陶家交不上税,怎么想怎么匪夷所思。

    当然最终杜后也逐渐清楚了其中隐晦猫腻,挪用灾款的大小官员悉数免职、驱逐出境。

    陶家的罪名也被赦免。但陶家荣光,早已不复往昔;甚至陶家直系子嗣,都无一存活。

    “孤记得陶氏外嫁女不少,她们现今如何?可有后代?”

    祁峟继续询问。

    崔海河年轻时是个顶顶八卦的,尤其他还特意关注过陶家,遂毫不费力地开口解释,“陶家得罪了皇家,陶氏外嫁女即便因为婚姻免去了罪罚,其夫婿婆家,大多也是难以接受她们的存在。”

    “陶氏女多数‘被死亡’,没留下孩子。”

    祁峟再次沉默,他突然想到了杜家的姑娘们。

    不知他那些婚嫁了的嫂嫂妹妹、姨奶姨母,近来可好?

    “但是,”崔海河话锋一转。

    祁峟紧绷的神经跟着舒缓起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